西北高原区主要树种造林技术探究
作者:郭忠明
来源:《现代园艺》2013年第16期
摘 要:根据西北高原气候特征和自己多年来的造林经验,现就西北黄土高原区主要造林树种的选择及造林技术做一探究。
关键词:探究;西北高原区;主要树种;造林技术 1 造林绿化植物的选择 1.1 选择要求
造林绿化植物在选择时要注重植物种类的形态生理习性,根据当地不同的气候环境、土壤条件和林种用途要求,采用适宜的树种依靠树种自身的抗逆性,增强对造林立地环境的适应能力。
1.2 抗逆规律
耐瘠薄干旱树种有侧柏、刺柏、油松、马尾松、白皮松、臭椿、枣树、核桃、山杏、桑树、槐树、刺槐、山楂、楸树、泡桐、桃、银杏、白桦、山杨、沙棘、银白杨、花椒、香椿。喜阴耐湿树种有冷杉、云杉、侧柏、河柳、皂荚、垂柳、旱柳、山核桃、水曲柳、水杉、桑树、榆树、赤杨、沙枣、山楂、白桦、落叶松、油松。耐盐碱树种有侧柏、刺槐、云杉、花椒、柽柳、沙枣、杜仲、水曲柳、国槐、刺槐、旱柳、臭椿、山桃、桑树、枫杨、柳树。喜酸性土树种有油松、马尾松、油桐、刺槐、臭椿、山楂、水杉、国槐、山杨、经柳。 1.3 适宜环境
西北地区古老的造林绿化习惯是:“左公杨柳霸河滩,槐树皂荚绕庄园,桃杏李柿进农田,核桃板栗上山间,松柏护村春常在,桐楸刺槐栽沟边”。借鉴历史研究古代的植树造林方法,科学技术性很强。 2 旱栽保活技术措施 2.1 提倡四季栽植技术
一般来说,春季是造林工作进行的最佳季节,但也可以根据土壤的墒情灵活处理,并充分把握树种的特性。具体来说,若树种发芽较早可以较早种植,相应的,如果发芽较晚,就可以等到苗芽萌动时再进行栽植。若选择秋季造林,从落叶开始到上冻之前是种植苗木的最佳时期。造林时应注重对苗木的保护,如苗木根系的保护,起苗之前浇水工作的进行都是必不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少。运输苗木时要特别注意对根系的保护,进行必要的包装,在不能及时造林的情况下进行假植,尽量做到起苗、运输、栽植、浇水等一系列工作的连贯性,避免长途运输。
在植树造林中,土壤水分含量的高低是幼苗能否成活的关键,该区春旱现象严重,土壤墒情不足,树苗成活困难,应大力提倡四季栽植技术,即春季带芽栽,夏季带土栽,秋季带叶栽,冬季带雪栽。改春栽为春、夏、秋、冬四季栽,春栽掌握在芽体萌动、休眠期结束(树醒),栽植缓苗期短;生长季带土移栽不缓苗;秋季带少量老残叶片栽植,土壤墒情好,根系愈合快,新根生长成早;降雪天土地温度较气温高,墒情好,栽植成活率高。四季栽植是西北干旱地区经过多年试验研究摸索出的造林栽植新技术。 2.2 应用径流林业技术措施
径流林业综合育林技术是以径流利用为基础,合理分配降水在干旱的气候、土壤环境中为林木的生长创造出相对适宜的水环境。径流林业技术措施的核心是集水整地。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土层比较深厚,表层土壤较干燥,渗透强度大,很难产生地表径流,径流形成主要是超渗水量,因此,为了提高降雨的产流率,需要把集水区修成一定的形式并尽量减少降雨的地表损失。集水面的处理,经济实用、简便易行的方法是压实拍光处理。根据栽植区面积确定集水面积的大小,采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达到集水表面密实而光滑,产生人工径流,集中于栽植区,保证苗木成活旺长。
2.3 推广截杆蘸浆深栽保墒技术
落叶树种幼苗在起苗过程中根系易受损伤,栽植时截掉主干保留基茎一小段,可调整地下根系与地上茎干的平衡关系,保证水分充分供给。经济果树保留50~70cm直接定干,防护林如刺槐保留15~20cm截杆造林,栽植时将幼苗根系用泥浆磷肥液蘸根,保持根系湿润,可提高成活率。
2.4 利用保水剂提高造林成效
保水剂是一种高吸水性树脂,含有大量结构特异的吸水基因,在树脂内部可产生高渗透缔合作用,并通过其网孔结构吸水。在造林绿化工程中,在植树穴内将保水剂与土壤充分均匀混合后再栽植苗木,当土壤中的保水剂遇到下渗水后,可以有效蓄贮水分供苗木利用。为防止苗木栽植前在运输过程中根系失水,可采用保水剂蘸根的方法,也可收到良好效果。 2.5 利用植物的抗逆特性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
通过对植物的4种抗逆特性的比较,抗逆功能强大,适应能力强的树种为侧柏、油松、国槐、刺槐、沙棘、山桃、山杏等乡土树种,在西北黄土高原实施抗旱造林,选择具有多功能的抗逆特性树种,抗逆恶劣的自然环境,是造林工程首要考虑,并且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另外,提倡应用乡土树种造林是旱栽保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 甘肃省林业局.主要树种造林技术[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 2 兰喜红,杨玉涛.新疆杨地膜扦插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7) (责任编辑 舒丹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