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河道治理及其质量控制
作者:简永刚
来源:《决策探索·收藏天下(中旬刊)》 2020年第2期
简永刚
摘要:河道的治理是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国民环保意识的加强,水利资源环境保护的观念也在经济建设中逐步得到重视。河道治理工程需要从理念、管理、制度、规划、技术等多方面来保障项目的质量,文章从水利工程建设中河道治理的主要意义着手,探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河道治理及其质量控制要点。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质量控制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河道治理是一项重点的长期的建设工程。由于水流及雨水冲刷的作用,河床及河道容易堆积淤泥,同时河道沿线居民及工厂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也极其容易造成河道的阻塞和污染。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经济建设中对水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的保护程度也相继提高,针对河道治理的水利工程也越来越多,在缓解了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河道沿线居民的生产生活质量。
一、河道治理的重要意义
河道治理是改造和控制河流河道的重要工程,是水利建设中,防范水患,加强灌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水质,提升环境的有效措施。河道治理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农业经济建设方面,其次是改善沿河居住环境,提升水体质量及生态自然修复方面。
河道治理是疏通水域水流的最佳措施,有效的河道治理能在雨季来临之时,确保不会发生重大的洪水灾害,同时在旱季也可以保障农田的有效灌溉。在城市出现供水不足的情况下,经过河道治理后的水源,可以满足城市居民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水需求。河道治理在一定程度上能恢复水体自然资源的生态平衡,使水体内的生物种群处于可自我调节的平衡状态,极大提高了水体的水质,同时增强水体自身的抗污染能力和自我净化能力。河道治理过后,沿河地域的环境也会发生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在城镇区域,可以修建沿河风光带,在极大提高城镇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增加居民户外活动场所的同时,也可以达到美化城市的效果,并起到吸引投资,提升城镇经济建设成果的作用。
二、河道治理项目质量控制
水利工程建设中河道治理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控制、施工质量过程控制、项目资金管理控制、项目验收管理控制、项目资料管理控制以及后期维护管理控制。
(一)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控制
为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在水利工程实施过程中,贯彻实施水利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是确保工程质量,保证水利工程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和必要措施保障。项目施工建设应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凡列入国家和地方基本建设计划的水利建设项目必须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度,由项目法人对建设项目负总责。项目施工建设应实行工程招投标制,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遵循公
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水利建设项目必须实行工程监理制度,水利建设项目工程监理是由具有水利工程监理资格的监理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受项目法人委托对施工承包合同的执行、工程质量、工程进度、费用等方面进行监督与管理。合同管理要求水利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的采购,必须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签订合同。
(二)施工质量过程控制
施工方负责人是贯彻、执行、落实、检查质量管理制度的主要负责人,施工队必须层层把好质量关,认真贯彻谁指挥生产,谁操作,谁对产品质量负责的原则。严格按照《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6年版)及有关质量规范、验收标准指导生产班组施工,并经常深入一线监督和检查评定工作,且按日、旬、月对施工班组和全队工程质量动态进行分析,定期召开分析会。
监理方应当依照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代表建设方对施工质量实施监理,并对施工质量承担监理责任,要随时深入施工现场,采取旁站、巡视、平行检验等形式检查施工质量,解决质量问题。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重大质量问题,监理方必须及时报告业主,同时配合施工参建单位保护好现场,进行拍照并做好记录。
建设方要预测工程建设期和使用期对质量影响的全部因素,做好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规划。选择资质等级、经验、信誉合格的监理、施工和设计单位,签订合同,在合同中必须涉及质量条款并明确质量责任,做好重大技术方案、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的审定,做好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确定工程质量控制流程中主动控制影响质量的因素,进一步完善质量监督组织,协调施工方和监理方的关系。抓好质量检验,落实检验方法,对分部工程及隐蔽工程组织验收,审查质量问题报告,参与质量监理会议。当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应及时引起重视,防止诱发重大的质量事故,组织专人调查分析原因及特点,并审查监理、施工单位填写的工程问题报告单及处理方案报审单。
(三)项目资金管理控制
河道治理项目中,资金的稳定是确保项目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财务跟踪审计制度。工程费用和管理费用要分开专帐管理,资金使用前后都必须进行财务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切实做好专款专用。项目资金由项目领导小组实行专户、专帐管理,专户存储,国家、地方、自筹资金必须到位,按项目合同规定,根据项目建设进度拨款,由项目领导小组专人审批,专款专用。财务报表应清楚、明确,以便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并为财务决算作准备,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建立审计监督机制,加强帐目检查。
(四)项目验收管理控制
河道治理工程项目竣工后,必须按要求绘制已完工项目竣工图, 收集整理施工记录,对工程质量进行评价,对不合格工程项目,严格执行返工制度,费用由承担项目实施的单位负责。竣工验收应当在工程建设项目全部完成并满足一定运行条件后1年内进行。不能按期进行竣工验收的,经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同意,可以适当延长期限,但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逾期仍不能进行竣工验收的,项目法人应当向竣工验收主持单位作出专题报告。竣工验收的验收委员会由竣工验收主持单位、有关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部门、该项目的质量监督机构和安全监督机构、工程运行管理单位的代表以及有关专家组成。
(五)项目资料管理控制
河道治理项目负责人要收集整理所有原始资料,尤其是隐蔽工程,要有详细的现场记录资料和图纸,包括地质情况、处理问题的方式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等。工程项目经过财务决算,出具审计报告并通过验收后,按项目的内容分类逐项建档,并办理必要的签收手续,统一归入水利管理机构档案室建档。
水利工程档案工作应贯穿于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即从水利工程建设前期就应进行文件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在签订有关合同、协议时,应对水利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移交提出明确要求;检查水利工程进度与施工质量时,要同时检查水利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情况;在进行项目成果评审、鉴定和水利工程重要阶段验收与竣工验收时,要同时审查、验收工程档案的内容与质量,并作出相应的鉴定评语。
(六)后期维护管理控制
河道治理项目完成以后,为确保项目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保护河道及其建筑物正常运行,应按有关规程进行调度、维护管理,同时向社会广泛宣传、解释河道保护注意事项,树立标志栏,以维护管理者的合法权益。推广先进的河道管理技术,提供科学的管理服务,加强河道内用水的计控设施建设和节水技术的研究推广,改良土壤,增加植被,实现河道区域环境自动化管理网络系统,降低河道管理成本,增强后期管理效果。改革河道管理所的内部营运机制,有效地引进竞争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实行目标管理,竞争上岗,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将河道管理逐步建设成一个由政府扶持、指导,沿岸居民自主管理,经济上良性运行的管理体制。
三、结语
河道治理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水资源环境中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同时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旱涝等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水利工程中河道的治理不仅需要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加大工程质量的控制力度,主体工程完工后,在加大河道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居民保护意识、明确河道保护制度、加强河道保护监管等方面,仍然需要做出相应的管理工作。总之,水利工程建设中,河道治理工程项目的质量需要得到控制,后期的维护也必不可少,只有充分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才能确保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河道治理达到既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正云.生态河道治理中的格宾网应用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21):97-98.
[2]付晓丽,李雪莹.中小河道治理工程的施工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9):134.
[3]高飞.河道治理工程土方填筑施工及质量控制[J].水利天地,2014(2):28-29.
[4]宋军.河道治理工程的改善措施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2(19):25-26.
[5]王利军.金沟河河道治理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3):99-100.
[6]汪敬洋.浅谈河道治理工程的质量管理[J].治淮,2004(9):37-38.
作者单位:
湖南省桂东县水利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