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围 ....................................................................................................................................................... 2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2 3、术语和定义 ........................................................................................................................................... 2 4、量、符号和单位 ................................................................................................................................... 3 5、基本参数和标记 ................................................................................................................................... 3 5.1、基本参数 ............................................................................................................................................ 3 5.2、标记 .................................................................................................................................................... 4 6、技术要求 ............................................................................................................................................... 4 6.1、一般要求 ............................................................................................................................................ 4 6.2、性能要求 ............................................................................................................................................ 4 6.3、装配要求 ............................................................................................................................................ 7 6.4、外观要求 ............................................................................................................................................ 7 7、试验方法 ............................................................................................................................................... 7 7.1、试验装置 ............................................................................................................................................ 7 7.2、试验条件 ............................................................................................................................................ 8 7.3、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 ........................................................................................................................ 9 7.4、数据处理和结果表达 ...................................................................................................................... 12 8、装配和外观的检验方法 ..................................................................................................................... 13 9、检验规则 ............................................................................................................................................. 14 9.1、检验分类 .......................................................................................................................................... 14 9.2、抽样 .................................................................................................................................................. 14 9.3、判定规则 .......................................................................................................................................... 15 10、标志和包装 ....................................................................................................................................... 15 附 录(资料性附录)试验回路和特性曲线 ..................................................................................... 15 A.1、试验回路 ......................................................................................................................................... 15 A.2、特性曲线 ......................................................................................................................................... 16
V(VQ)型液压叶片泵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V(VQ)型液压叶片泵(以下简称叶片泵)的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及标志和包装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液压油液或性能相当的其他液体为工作介质的叶片泵。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注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 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786.1 液压气动图形符号(GB/T786.1-1993,eqvISO1219-1:1991)
GB/T2346 液体传动系统及元件 公称压力系列(GB/T1346-2003,ISO2944:2000,MOD) GB/T2347 液压泵及马达公称排量系列(GB/T2347-1980,eqvISO3662:1976)
GB/T2353 液压泵和马达的安装法兰和轴伸的尺寸系列及标注代号(GB/T2353-2005,ISO 3019-2:2001,MOD)
GB/T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2828.1-2003,ISO2859-1:1999,IDT)
GB/T2878 液压元件螺纹连接油口型式和尺寸(GB/T2878-1993,neqISO6149:1980) GB/T7935-2005 液压元件通用技术条件 GB/T7936 液压泵、马达空载排量测定方法
GB/T14039-2002 液压传动油液固体颗粒污染等级代号(ISO4406:1999,MOD) GB/T17446 流体传动系统及元件术语(GB/T17446-1998,idtISO5598:1985)
GB/T17483 液压泵空气传声噪声级测定规范(GB/T17483-1998,eqvISO4412:1991) JB/T7858 液压元件清洁度评定方法及液压元件清洁度指标 3、 术语和定义
GB/T17446 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额定压力 rated pressure
在规定转速范围内连续运转,并能保证设计寿命的最高输出压力。 3.2、空载压力 derived pressure
不超过额定压力5%或0.5MPa的输出压力。
3.3、节流压力 deadhead pressure
额定输出特性曲线上使输出流量为零的压力。 3.4、公称排量 nominal capacity 液压泵几何排量的公称值。 3.5、空载排量 derived capacity 在空载压力下测得的排量。 3.6、额定转速 rated speed
在额定压力、规定进油条件下,能保证设计寿命的最高转速。 3.7、最低转速 minimum speed
保证输出稳定的额定压力所允许的转速最小值。 3.8、额定工况 rated conditions
在额定压力、额定转速条件下的运行工况。 4、 量、符号和单位
量、符号和单位见表1。
表1 量、符号和单位
名 称 压力 压差 排量 转速 容积效率 总效率 真空度 体积流量 转矩 功率 温度 运动粘度 5、 基本参数和标记 5.1、基本参数
符 号 p △p V n ηv ηt — qv T P θ γ 单 位 kPa或MPa kPa或MPa mL/r r/min — — kPa L/min N·m kW ℃ mm2/s 叶片泵的基本参数应包括: ——额定压力: ——额定转速: ——公称排量。 5.2、标记
应在产品上适当且明显的位置做出清晰和永久的标记或铭牌。标记或铭牌的内容应符合GB/T7953的规定,采用的图形符号应符合GB/T786.1的规定。 6、 技术要求 6.1、一般要求
一般要求应符合以下规定,有特殊要求的产品,由供、需双方商定。 6.1.1、压力等级应符合GB/T2346的规定。 6.1.2、公称排量应符合GB/T2347的规定。 6.1.3、安装连接尺寸应符合GB/T2353的规定。
6.1.4、螺纹连接油口的型式和尺寸应符合GB/T2878的规定。 6.1.5、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GB/T7935-2005中4.3的规定。
6.1.6、制造商应在产品制造样本及相关资料中说明产品适用的条件和环境要求。 6.2、性能要求
叶片泵的性能要求应包括: a) 排量;
b) 容积效率和总效率; c) 自吸能力; d) 噪声; e) 低温性能; f) 高温性能; g) 超速性能; h) 超载性能
i) 密封性能; j) 压力振摆; k) 耐久性。 6.2.1、排量
空载排量应在表2规定的范围内。
表2 叶片泵的空载排量
公称排量V 分 类 ≤67 空载排量V1 6.2.2、容积效率和总效率
在额定压力、额定转速工况下,容积效率和总效率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叶片泵的容积效率和总效率
额定压力pn MPa 效率 % 容积效率 pn≤6.3 总效率 容积效率 6.3 <pn≤16 总效率 容积效率 16 <pn≤25 总效率 ≥68 ≥72 ≥75 ≥78 ≥69 ≥78 ≥75 ≥80 ≥73 ≥83 ≥80 ≥85 ≥76 ≥84 ≥76 ≥86 ≥76 ≥86 ≥82 ≥90 >20~40 ≥87 公称排量V >40~50 ≥ >50~100 ≥90 >100~200 ≥90 90%V~110%V >67~200 95%V~110%V 注:表中16 <pn≤25的技术指标仅供参考。 6.2.3、自吸性能
除特殊规定外,叶片泵吸油口的真空度测定值不低于16kPa。
6.2.4、噪声
在额定压力、额定转速工况下,噪声值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叶片泵的噪声值
额定压力pn MPa pn≤6.3 6.3 <pn≤16 16 <pn≤25 >25~50 ≤74 ≤74 ≤74 >50~63 ≤76 ≤78 ≤78 公称排量V >63~100 >100~160 ≤77 ≤81 ≤81 >160~200 注:表中16 <pn≤25的技术指标仅供参考。 6.2.5、低温性能
在环境温度和进口油液温度最低为-20℃,或用户与制造商商定的低温条件下,叶片泵应能够在最大排量、空载压力工况下正常启动。 6.2.6、高温性能
在额定工况下,叶片泵进口油液温度达到90℃~100℃时,叶片泵应能够正常工作。 6.2.7、超速性能
在叶片泵驱动转速达到115%额定转速下,叶片泵应能够短时间正常运转。 6.2.8、超载性能
在额定转速和125%额定压力工况下,叶片泵应能够连续正常运转1min以上,无异常现象出现。 6.2.9、密封性能
a)静密封:各静密封部位在任何工况条件下,不应渗油; b)动密封:各动密封部位在叶片泵运转5h内,不应滴油。 6.2.10、压力振摆
对额定压力pn≤6.3MPa的叶片泵,出口压力振摆值不大于±0.2MPa;
对额定压力6.3 MPa<pn≤25MPa的叶片泵,出口压力振摆值不大于额定压力的±2%(如小于
±0.2MPa,则按±0.2MPa)。 6.2.11、耐久性
6.2.11.1、耐久性试验方案可在下列方案中选择一种:
a)连续满载试验3000h;
b)连续超载试验600h后,冲击试验10万次; c)连续超载试验360h后,冲击试验30万次。
6.2.11.2、耐久性试验后,容积效率不低于表3规定值3个百分点;零件不得有异常磨损或其他形式
的破坏。
6.3、装配要求
6.3.1、装配应按GB/T7935-2005中4.4~4.7的规定。 6.3.2、叶片泵内部清洁度应符合JB/T7858的规定。
6.3.3、装配后的叶片泵,在封闭的泵体内充入0.16MPa的气体,不应有漏气现象。 6.4、外观要求
产品外观应符合GB/T7935-2005中4.8~4.9的规定。 7、 试验方法 7.1、试验装置
7.1.1、叶片泵试验应具备符合图A.1或A.2所示试验回路的试验台。 7.1.2、压力测试点的位置
压力测试点应设置在距被测泵进、出油口的(2~4)d处(d为管道内经)。稳态试验时,允许将测量点的位置移至距被测泵更远处,但应考虑管路的压力损失。 7.1.3、温度测量点的位置
温度测量点应设置在距压力测量点(2~4)d处,且比压力测量点更远离被测泵。 7.1.4、噪声测量点的位置
噪声测量点的位置和数量应按GB/T17483的规定。
7.2、试验条件 7.2.1、试验介质
7.2.1.1、试验介质应为被试泵适用的工作介质。
7.2.1.2、试验介质的粘度:40℃时的运动粘度为42mm2/s~74mm2/s(特殊要求另行规定)。 7.2.1.3、试验介质的温度:除明确规定外,型式试验应在50℃±2℃下进行,出厂试验应在
50℃±4℃下进行。
7.2.1.4、试验介质的污染度:试验系统油液的固体颗粒污染等级不应高于GB/T14039-2002规定的 ——/19/16。 7.2.2、稳态工况
稳态工况下,被控参量平均显示值得变化范围应符合表5的规定。应在稳态工况下记录试验参量的测量值。
表5 叶片泵被控参量平均显示值允许变化范围
测 量 参 量 各测量准确度等级对应的被控参量平均显示值允许变化范围 A B ±3.0 ±1.5 ±1.5 ±1.0 ±1.0 C ±5.0 ±2.5 ±2.5 ±2.0 ±2.0 压力(表压力p<0.2MPa时) kPa 压力(表压力p≥0.2MPa时) % 流量 % 转矩 % 转速 % 注:测量准确度等级见7.2.3。 7.2.3、测量准确度
±1.0 ±0.5 ±0.5 ±0.5 ±0.5 测量准确度等级分为A、B、C三级、型式试验不低于B级,出厂试验不低于C级。各等级测量系统的允许系统误差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 测量系统的允许系统误差
测 量 参 量 A 压力(表压力p<0.2MPa时) kPa 压力(表压力p≥0.2MPa时) % 流量 % 转矩 % 转速 % 温度 ℃ 7.3、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 7.3.1、跑合
跑合应在试验前进行。
±1.0 ±0.5 ±0.5 ±0.5 ±0.5 ±0.5 测量准确度等级 B ±3.0 ±1.5 ±1.5 ±1.0 ±1.0 ±1.0 C ±5.0 ±2.5 ±2.5 ±2.0 ±2.0 ±2.0 在额定转速下,从空载压力开始逐渐加载,分级跑合。跑合时间与压力分级应根据需要确定,其中额定压力下的跑合时间应≥2min。 7.3.2、出厂试验
出厂试验项目与试验方法按表7的规定。
表7 叶片泵出厂试验项目与试验方法
序号 1 2 3 4 试验项目 排量验证试验 容积效率试验 压力振摆检验 超载性能试验 试验方法 按GB/T7936的规定进行 在额定压力、额定转速下,测量容积效率 在额定压力及额定转速工况下,观察并记录被试泵出口压力抽试 振摆值 在额定转速下,以125%额定压力连续运转1min。 在额定转速下按上述要求连续冲击10次以上;冲击频率为5 冲击试验 (10~30)次/min,截流压力下保压时间大于T/3(T为循环周期),卸载压力低于节流压力的10%。冲击波形参见图A.7 6 密封性能检查 在上述全部试验过程中,检查动、静密封部位,不得有外渗必试 抽试 抽试 试验类别 必试 必试 7.3.2、型式试验
型式试验项目与试验方法按表8的规定。
表8 叶片泵型式试验项目与试验方法
序号 试验项目 试验方法 备注 1 排量验证试验 按GB/T7936的规定进行 a) 额定转速下,使被试泵的出口压力逐渐增加,至额定压力的25%左右,待运转稳定后,开始测试 b) 按上述方法至少测量被试泵的出口压力约为额定压力的40%、55%、70%、85%、100%时的各组数据 c) 在进口油温为50℃,被试泵额定转速的85%至最低转速的范围内,至少设四个均匀分布的试压转速,在各个试验转速下分别测量上述各压力点的各组数据 2 效率试验 d) 额定转速下,进口油温为20℃~35℃和70℃~80℃时,分别测量被试泵在空载压力至额定压力范围内至少六个等分压力点的容积效率 绘制下列特性曲线: 1) 绘制50℃油温、不同压力时,功率、流量、效率随转速变化曲线,参见图A.3 2) 绘制20℃~35℃、70℃~80℃油温时,功率、流量、效率随压力变化曲线,参见图A.4 在额定压力及额定转速工况下,观察并记录被试泵出口压力振摆值 在额定转速、空载压力工况下,测量被试泵吸油口 3 压力振摆检查 4 自吸试验 真空度为零时的排量,以此为基础,逐渐增加吸油阻力,直至排量下降1%时,测量其真空度 表8 (续)
本底噪声应比在进油口压力为0kPa~30kPa、额定转速下,分别测5 噪声试验 量被试泵在空载压力至额定压力范围内至少六个等分压力点的噪声值 被试泵实际噪声低10dB(A)以上,否则应进行修正。 a) 有要求时做此项试验 被试泵和进口油温均处于-15℃~-20℃,油液粘度在6 低温试验 被试泵所允许的最大粘度范围内,在额定转速、空载压力工况下启动被试泵,反复启动至少五次 b) 可以由制造商与用户协商,在工业应用中进行 在额定压力及额定转速下,被试泵进口油温均处于7 高温试验 90℃~100℃,油液粘度不低于被试泵所允许的最低粘度条件,连续运行至少1h 在115%额定转速工况下,分别在额定压力及空载压力下连续运转15min 在额定转速下,以额定压力的125%连续运转 9 超载试验 被试泵进口油温为30℃~60℃,试验时间应符合6.2、12.1的规定 在被试泵进口油温为30℃~60℃、额定转速下按上述要求连续冲击: 10 冲击试验 冲击频率为(10~30)次/min,额定压力下保压时间大于T/3(T为循环周期),卸载压力低于额定压力的10%(冲击波形参见图A.7),冲击次数应符合6.2、12.1的规定
8 超速试验 表8 (续)
在被试泵进口油温为30℃~60℃、额定压力及额定11 满载试验 转速下,做连续运转。试验时间应符合6.2、12.1的规定 完成上述规定项目试验后,测量被试泵在额定压力12 效率检查 及额定转速下的容积效率和总效率 将被试泵擦干净,如有个别部位不能一次性擦干净,运转后产生假渗漏现象,允许再次擦干净 a) 静密封:将干净吸水纸压贴于静密封部位,然后取下,纸上有油迹即为渗油 b) 动密封:在密封部位下方放置白纸,于规定时间内纸上不应有油滴 13 密封性能检查 注:序号9、10、11属于耐久性试验项目。 7.4、数据处理和结果表达 7.4.1、数据处理
利用实验数据和下列公式,计算出被试泵的相关性能指标。 容积效率: v 100%„„„„„„„„„„„„(1)
V2,iqV2,inip2,eqV2,ep1,eqV1,e总效率: t 100% „„„„„„„„„(2)
2neT1p2,epV2,e输出液压功率(单位为KW): p2,h „„„„„„„„„„„(3)
600002neT1输入机械功率(单位为KW): p1,m „„„„„„„„„„„„„(4)
60000式中
V2,eqV2,eneqV2,i——空载压力时的输出流量,单位为L/min; qV2,e——试验压力时的输出流量,单位为L/min;
qV1,e——试验压力时的输入流量,单位为L/min; ne——试验压力时的转速,单位为r/min; ni——空载压力时的转速,单位为r/min;
V2,e——试验压力时的排量,单位为mL/r;
V2,i——空载排量,单位为mL/r; p2,e——输出试验压力,单位为kPa;
p1,e——输入压力,大于大气压力为正,小于大气压力为负,单位为kPa; T1——输入转矩,单位为N·m。
7.4.2、结果表达
试验报告应包括试验数据和相关特性曲线,特性曲线示例参见图A.3~图A.7.试验报告还应提供试验人员、设备、工况及被试泵基本特征等信息。 8、 装配和外观的检验方法
装配和外观的检验方法按表9的规定。
表9 叶片泵装配和外观的检验方法
序号 检验项目 检验方法 备注 装配技术要求符合1 装配质量 采用目测法 GB/T7935的规定 在被试泵内腔充满压力为2 气密性 0.16MPa的干净气体,然后将其浸没在防锈液中,停留1min以上,并稍加摇动,观察液体中有无气泡产允许采用“压降法”或其他的方法,但检查效果应等同于上述方法 3 内部清洁度 按JB/T7858的规定 内部清洁度可以由经过企业自行检验的工艺规范保证 4 外观质量 采用目测法 符合GB/T7935的规定 9、 检验规则 9.1、检验分类
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9.1.1、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系指产品交货时应进行的各项检验。
性能检验的项目和方法按第7章的规定,性能指标应符合6.2的规定;装配和外观的检验方法 按第8章的规定,质量应符合6.3和6.4的要求。 9.1.2、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系指对产品质量进行全面考核,即按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全面检验。凡属下列情 况之一者,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试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e)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性能检验的项目和方法按第7章的规定,性能指标应符合6.2的规定;装配和外观的检验方法按第8章的规定,质量应符合6.3和6.4的要求。 9.2、抽样
产品检验的抽样方案按GB/T2828.1的规定。
注:质量监督检验抽样按有关规定。
9.2.1、出厂检验抽样
a)接收质量限(AQL值):2.5(6.5); b)抽样方案类型: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 c)样本量:五台(两台)。
注:方括号内的数值仅适用于耐久性试验。
9.3、判定规则
按GB/T2828.1的规定。 10、 标志和包装
标志和包装按GB/T7935-2005中4.8、4.10及第6章的规定。特殊要求可另行规定。
附 录
(资料性附录) 试验回路和特性曲线
A.1、试验回路
A.1.1、开式试验回路原理图见图A.1。 A.1.2、闭式试验回路原理图见图A.2。
4-23-22-373-1
2-212-43-32-14-165-1
4-3
1——被试泵;2-1、2-2、2-3、2-4——压力表;3-1、3-2、3-3——温度计;4-1、4-2、4-3——流量计;5-1——溢流阀;6——加热器;7——冷却器。
图A.1 开式试验回路原理图
4-4 5-23-4 4-23-22-37 1——被试泵;2-1、2-2、2-3、2-4、2-5——压力表;3-1、3-2、3-3、3-4、3-5——温度计;4-1、4-2、4-3、4-4——流量计;5-1、5-2——溢流阀;6——加热器;7——冷却器;8——补油泵。
图A.2 闭式试验回路原理图
A.2、特性曲线
A.2.1、功率、流量、效率随转速变化曲线见图A.3。 A.2.2、功率、流量、效率随压力变化曲线见图A.4。 A.2.3、瞬时压力和时间曲线见图A.5。 A.2.4、冲击波形见图A.6。
3-52-583-12-22-43-32-14-165-14-3图A.3 功率、流量、效率随转速变化曲线 图A.4 功率、流量、效率随压力变化曲线
图A.5 瞬时压力和时间曲线 图A.6 冲击波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