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练习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练习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来源:华佗小知识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

与变化

一、单选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获得一定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有( ) ①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②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边界和民族等矛盾

③自身存在失误、人口过快增长、社会两极分化、贪污等问题 ④进行国际合作,共谋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韩国为发展经济采取的措施中,相同点是( ) A.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 B.适时调整经济战略,发展高新科技产业 C.吸引外资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D.推行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共同发展

3.据统计,1960-1976年,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共有628家西方国家投资的企业被当地人民接管。该情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国际政治格局变更 B.民族运动高涨 C.第三次科技兴起

D.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崩溃

4.“尼赫鲁”“纳赛尔”“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搜集资料时用到的关键词,由此判断其研究的主题是( ) A.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 B.中东地区的民族运动 C.亚非拉国家的与振兴 D.拉丁美洲的运动

5.领导埃及运动,实现埃及,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的杰出领导人是( ) A.尼赫鲁

B.纳赛尔

C.卡斯特罗

D.阿拉法特

6.1978-1992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

国民生 1992 年 比1978年增长 比1949年增长 24000亿元 7.18 倍 5.78倍 17400亿元 48.6倍 —— 产总值 国民 收入 以上数据变化最能说明我国( ) A.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

B.国民经济达到了高度繁荣的状态 C.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确立

7.一位细心的同学通过查阅有关材料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前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着德国的两面国旗(图一,图二),可20世纪90年代后只剩下图二所示国旗了。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欧共体成立 B.联合国改革 C.东欧剧变 D.苏联解体

8.南斯拉夫是最早进行改革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 A.全盘否定斯大林 B.推行“新经济” C.实行“多元化” D.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9.帕尔默指出:“在1991年,一场几乎是不流血的在世界主义的心脏发生了,毁灭了1917年十月的成果。”这里所指的事件是( ) A.苏联解体

B.北约东扩

C.东欧剧变

D.两德统一

10.赫鲁晓夫执政后期,同意用奖金、利润等手段刺激工业生产的建议,并开始试点,可惜他没来得及做就下台了。这表明苏联曾试图( ) A.废除对企业指令性计划

B.用经济方法来管理生产 C.放弃对企业的控制 D.加强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11.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开始对苏联模式进行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 A.苏联模式弊端日益暴露 B.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C.打破对斯大林的 D.1953年斯大林的逝世 二、材料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6月,英印总督蒙巴顿公布了“印度方案”,根据居民的宗教信仰,把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和教徒的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英国分别向两者移交政权,同年8月15日,印巴正式实行分治,分别。

材料二 在分治过程中,印度教徒和教徒互相迁徙和仇杀,造成了大批难民;原来统一的经济被割裂,从而造成两国经济发展的严重困难;两国在领土归属问题上冲突激烈,造成长期不和。

材料三 近年来,印巴关系极度紧张,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陈兵百万,小规模流血冲突不断。同时,两国还分别进行导弹发射和核爆炸实验,一时间战争的阴云密布南亚的上空。 (1)有人认为:英国根据居民的宗教信仰,把印度“一分为二”,尊重了印度人民的权利。你认为这种看法对吗?试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印巴分治”的后果。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印巴冲突的根源和影响。 三、简答题

13.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漫画的视角对一段历史的政治观念、社会问题、人文现象等做哲理的思考,从中可以悟到一个社会变迁的脉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该漫画揭示苏联经济发展的问题是什么?产生该问题的制度原因何在?

(2)材料二中的结局与材料一中漫画反映的问题有无关系?造成该结局的因素有哪些?

1.答案:A

解析: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面临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边界和民族等矛盾;自身也存在失误、人口过快增长、社会两极分化、贪污等问题的挑战,①②③正确,④不是面临的挑战,故选A。 2.答案:C

解析: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韩国抓住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故选C。 3.答案:B

解析:从题干材料“西方国家投资的企业被当地人民接管”可知这些非洲国家获得了民族的,故选B。 4.答案:C

解析:尼赫鲁是印度民族运动的领导人,纳赛尔是埃及民族运动的领导人,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是拉丁美洲民族运动的代表,故选C。 5.答案:B

解析:1952年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武装,赢得埃及的真正。1956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极大地维护了埃及的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故选B。 6.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信息可以知道,1992年和1978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都有大幅度增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故选C。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现代化,排除A;1992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B“高度繁荣”说法错误;1992年我国才提出建立市场经济的理念,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排除D。 7.答案:C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所以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着两面德国国旗,在东欧剧变中,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德国统一,故选C。欧共体成立、联合国改革和苏联解体与德国统一无关,A、B、D排除。 8.答案:D

解析:南斯拉夫改革中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故选D。A是赫鲁晓夫的主张;B是勃列日涅夫的举措;C是戈尔巴乔夫的举措。 9.答案:A

解析:据材料“在1991年”“不流血的”“毁灭了1917年十月的成果”可知材料指的是1991年苏联解体,故选A。北约东扩是从1993年开始的,B排除;C开始于19年,排除;D是1990年,排除。 10.答案:B

解析: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模式”,没有废除对企业指令性计划,故A错误;赫鲁晓夫“同意用奖金、利润等手段刺激工业、生产”说明他开始考虑用经济方法来管理生产,以调动工人、企业生产的积极性,故B正确;C“放弃”的说法绝对化,与史实不符,故C错误;传统经济模式的弊端就是对企业干预太多,故D错误。 11.答案:A

解析: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模式日益僵化,弊端日益暴露,故苏联开始对苏联模式进行改革,故选A。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与苏联改革没有直接联系,B错误;苏共二十大打破对斯大林的,这并不是“主要原因”,C错误;斯大林的逝世显然不是苏联开始对苏联模式进行改革的主要原因,D错误。

12.答案:(1)不对。理由:英国是迫于印度人民的反抗才同意印度的,把印度“一分为二”的目的是通过分而治之的方式继续控制印度,保持英国在印度的既得利益。其做法根本不是尊重印度人民的权利,而是利用印度的宗教矛盾制造。

(2)导致宗教矛盾激化,引发流血冲突;国家的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国界不清,导致领土纷争延续至今。

(3)印巴冲突的根源是英国“印巴分治”。印巴冲突不仅影响两国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而且直接影响到亚洲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尤其是印巴双方进行核试验,引起了世界的不安,不利于亚洲地区经济的发展与和平、稳定。

解析:第(1)题,题中看法不对;因为英国是迫于印度人民的反抗才同意印度的,把印度“一分为二”的目的是通过分而治之的方式继续控制印度,保持英国在印度的既得利益。其做法根本不是尊重印度人民的权利,而是利用印度的宗教矛盾制造。

第(2)题,材料二、三反映了“印巴分治”的后果体现在宗教矛盾激化,引发流血冲突;国家的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国界不清,导致领土纷争延续至今。

第(3)题印巴冲突的根源是英国“印巴分治”。印巴冲突不仅影响两国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而且直接影响到亚洲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尤其是印巴双方进行核试验,引起了世界的不安,不利于亚洲地区经济的发展与和平、稳定。

13.答案:(1)问题:轻重工业发展严重失调,国民经济不能健康发展。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以及计划经济模式。

(2)两幅漫画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即苏联解体这一结局的原因之一是其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克服制度带来的弊端。因素:国内因素: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经济发展失衡;与美国争霸消耗了自身的实力等。国际因素:西方国家长期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和平演变。

解析:第(1)题问题:由漫画名称《军转民》可以得出,这是讽刺苏联当时轻重工业发展严重失调,国民经济不能健康发展。原因:结合所学可知,由于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以及计划经济模式,导致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才出现了上述问题。

第(2)题材料二中的结局是指苏联解体,材料一中漫画反映的问题是轻重工业发展严重失衡,结合所学可知,两幅漫画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即苏联解体这一结局的原因之一是其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克服制度带来的弊端。苏联解体的原因结合所学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作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