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千年古镇

千年古镇

来源:华佗小知识
千年古镇-沙溪古镇

以下由丽江童话客栈编辑

沙溪古镇位于中国云南剑川西南部,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域东南部,是大理著名的风景旅游名胜区,位于大理风景名胜区与丽江古城之间,远近闻名的石宝山就在这里。沙溪是一个青山环抱的小坝子,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澜沧江水系黑潓江由北至南纵贯全坝。

沙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镇,上可追溯到24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在西南地区兴起,并成为当时唐朝和吐蕃的缓冲地段,也是连接强者之间的纽带,也是沟通两者经济、文化交往的茶马古道的主要途经地之一。沙溪古镇,作为一个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曾经繁华一时,作为当时古道上的一个古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也许是上苍对沙溪情有独钟,唐代以后,与沙溪坝一山之隔,位于沙溪西部的弥沙发掘了盐井,古称傍弥潜井,沙溪是离盐井最近的茶马古道集市,古镇的贸易也随之加入新的内容——盐。盐井的开采,犹如锦上添花,为沙溪的发展推波助澜,古镇作为离盐井最近的茶马古道集市,一跃成为茶马古道的盐都,成为、滇西北地区的食盐供给的集散地。盐作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之一,在沙溪逐渐成为继茶、马贸易后,又一重要商品。但是随着茶马古道作用的消退,这里也就成了众多古镇一样的被文明社会所遗弃了。它安静地坐落在云南大理

地区剑川石宝山的脚下。这里没有嘈杂的人群扎堆,更没有大理丽江那样繁花似锦的古城辉煌,这里只是一个小小的四方街,却是那么的古朴、遥远.....

寺登四方街是沙溪的灵魂与核心,是沙溪商贸交易的地方。它位于沙溪坝子螯峰山熬头位置,依山傍水,是一个地理位置极佳的风水宝地,是一个集寺庙、古戏台、商铺、马店,开阔的红砂石板街面,百年古树、古巷道、寨门于一身、功能齐备的千年古集市。

寺登古街共有三个门——东寨门、南寨门、北寨门,西边紧靠熬峰山的无寨门。东寨门通往大理地区,南寨门联结古镇南面与西面的滇西盐井,北寨门通往地区。经过寨门,一条狭窄、深长的古巷道悠然而来,两边残旧的古铺面悄然耸立在巷道两边。狭长巷道的尽头,是寺登的贸易中心——四方街。四方街似曲尺型,正街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100米,其中北部街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50米,整个街面用红砂石板铺筑,街中心有两棵数百年的古槐树。四方街东面有坐东朝西的古戏台,西面有坐西朝东的兴教寺,两这遥相呼应,将四方街平分为南北两半,整个街场四周商铺马店林立,三条古巷道延伸到古镇的四面八方。

寺登街在以前每隔三天有一个街市,热闹非凡,各地来的马帮在街前一天下午就陆陆续续通过巷道来到古街投宿,戏台上洞经古乐、白族霸王鞭舞、民歌表演在街前天下午就开始。古戏台是寺登四方街上最有特色的建筑,它位于四方街东面建筑群临街的位置,与西面兴教寺殿宇、寺门建筑成一中轴线,将古四方街平分为南北两半,

从而为划定各类生意经营范围提供了实物标志。四方街西面的兴教寺有一个破损的石狮,它的身上有一个圆形小孔。据古镇上的老人讲,以前那个小孔里塑有大型红色木杠,上面有一盏巨大的防风雨的油灯,由寺登村民轮流值守,每天一户。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值守户往灯里加油、点灯,第二天早上再由该户熄灯,并交给下一户值守。这就是说,在以前茶马古道相当热闹的时候,无论刮风下雨,寺登四方街夜夜通明,寺登古镇不仅白天热闹,而且晚上也热闹。

漫步古街红砂石板,登上古戏台,看一看四方街铺面和马店,走一走黑潓江上玉津桥,到兴教寺感受各种流派佛教合而为一的寺庙,听一听沙溪洞经古乐,体会古老民族的古音乐的韵味,看一次白族传统的霸王鞭,跳一曲白族传统的肖拉者舞,听沙溪姑娘唱一曲白族调,尝一尝沙溪土特产地参子、松茸、羊乳饼,我们为茶马古道上能保存下一个完整的古集市而庆幸。

白族文化学者,南诏、大理国历史文化与宗教艺术研究专家董增旭介绍说,沙溪古镇以寺登街为中心展开四方街等布局,兴教寺是寺登街的核心。

兴教寺建于明永乐十三年,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它是我国目前保存规模最大、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佛教密宗“阿吒力”寺院。兴教寺内保存的明代壁画深受中原绘画风格影响,又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是我国西南边疆古代白族绘画艺术的瑰宝。兴教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高超的明代建筑艺术令人叹为观止。

兴教寺大殿的建筑结构特点:南北顺深长18米,东西进深14.5米,高19米。梁柱肥硕,雄浑凝重,斗拱浑厚大方,12根立柱微微倾斜,中间用两架过梁、穿枋支撑屋顶,建筑物的重力被合理地分解到了斗拱和立柱墙体上,形成大殿如此巨大开阔的空间,而中间没有一根柱子。而且,这种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极强。大家知道,云南是地震多发区,但是,历经600年间多次地震的破坏,它巍然屹立,丝毫不变形。

这些建筑的梁柱衔接手法精巧复杂,做工大气,既保留了宋、元时期的古建筑大殿式样遗风,又深受白族建筑风格和藏密寺院建筑风范的影响,属国内罕见。

沙溪位于中国云南剑川西南部,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域东南部,位于大理风景名胜区与丽江古城之间,远近闻名的石宝山就在这里。沙溪是一个青山环抱的小坝子。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物产丰饶,人杰地灵,澜沧江水系黑惠江由北至南纵贯全坝,总面积287平方千米,坝区面积26平方千米,是一个以白族为主,汉、彝、僳僳族共居的少数民族居住地,是一个被人们誉为“山美、水美、坝子美、姑娘更美的鱼米之乡和歌舞之乡”。盛产花鱼、地参子、松茸,传统霸王鞭舞、集体舞蹈肖拉者、姑娘优美的歌声、古韵悠长的洞经古乐使每一位来消溪的人沉浸在歌舞的海洋中,久久流连不归。

沙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上可追溯到24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鳌峰山古墓葬群、沙溪东面华丛山铜矿遗址无声地告诉我

们,公元前400多年,沙溪就形成了以黑惠江为中心的青铜冶炼制作基地,沙溪先人在那时就拥有了较高的青铜冶炼技术,成为云南青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唐宋时期,沙溪作为南诏、大理国当时古道上的一个古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众所周知佛教对南诏、大理国影响很深,使南诏、大理国文化带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而沙溪是当时佛教文化传播的见证之一,境内沙登菁、石钟山沿线留下南诏、大理国时期开凿的石窟就是最好的说明。也就是说在唐宋时期,沙溪因其处在南诏、大理国通往沙登菁、石钟山石窟的必经这地,是唐和吐蕃经济、文化交流古道上的一个陆路码头而盛极一时。

2001年10月11日,世纪纪念性建筑基金会(WMF)在美国纽约宣布,中国云南沙溪(寺登)区域入选2002年101个世界濒危建筑保护名录,中国同期入选名录的有万里长城、上海欧黑尔·雷切犹太教堂、陕西大秦宝塔及修道院。

茶马古道经四川、云南,北连、印度,南通东南亚。古道过云南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地,在这几处名镇之间,有着一个古集市——沙溪寺登街。

茶马古道作为中国对外交流三大丝绸之路之外的一条大通道,因交易的运输过程主要通过马帮,其主要交易对象是茶、马,故世人称为“茶马古道”。沙溪处于大理、丽江之间,是滇藏茶马古道上一个陆路码头,再加上南诏、大一国石窟的开凿,沙溪在茶马古道上成为贸易集散地、南诏大理国佛教文化活动中心,是一个集商贸与佛教文

化为一体的古镇,可谓显赫一时。也许是上苍对沙溪情有独钟,唐代以后,又逐渐建成了以沙溪为中心的四大盐井――弥沙盐井、乔后卤成井、云龙诺邓盐井、兰州啦鸡盐井,为沙溪的发展锦上添花,推波助澜,古镇作为离四井最近的茶马古道集市,一跃成为茶马古道的盐都,成为、滇西北地区的食盐供给的集散地,逐渐成为继茶、马贸易后,又一重要商品。盐井的发现与开采,使沙溪在茶马古道上陆路码头作用发生质的变化,成为举足轻重的盐都,从而进一步推动沙溪经济文化的发展,使沙溪成为茶马古道上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等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经济的崛起与腾飞,必然推动民族宗教文化的发展,沙溪一时成为佛教文化的集聚地,从而推动沙溪地区成为洱海地区佛教密宗宗教活动主要地区,使沙溪因此成为上经贸发达、文化繁荣的古镇。

古镇沙溪,走过一个发展、壮大、辉煌、衰落的过程,只留下了无声的石桥、古道、古街在悄悄诉说着它的过去,只有黑惠江水无声地把沙溪在茶马古道上的辉煌历程带入遥远的大海。

寺登四方街是沙溪的灵魂与核心,是沙溪商贸交易的地方。它位于沙溪坝子鳌峰山鳌头位置,黑惠江“S”型大弯环的顶端,依山傍水,是一个地理位置极佳的风水宝地。是一个集寺庙,古戏台,商铺,马店,开阔的红砂石板街面,百年古树、古巷道、寨门于一身、功能齐备的千年古集市。被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专家们誉为“茶马古道上惟一幸存的古集市”!

历史上寺登四方街被称为“南塘”,明朝后期,因兴教寺而起名,才叫寺登四方街。寺,指兴教寺;登是白族语,意思是地方。位于兴教寺旁边,呈四方形的街子,这就是寺登四方街的名称由来。

走过黑惠江畔的古石桥――玉津桥,沿着古道行走约100米,一个用土坯做成的寨门就出现在眼前,这就是被村民称为“街子门”的东寨门,表示进了此门就是集市。此寨门用土坯镶砌而成,比起其他地方高大、威武的石砌城门而言,虽显得有点寒酸、土气、狭窄,但却向世人展示了茶马古道集市的城门样子――仅容两匹马同时通过的土坯墙门。寺登古街共有三门――东寨门(通往大理地区)、南寨门(联结古镇南面与西面的滇西盐井)、北寨门(通往地区)。

经过寨门,一条狭窄、深长的古巷道悠然而来,两边残旧的古铺悄然耸立在巷道两边。浓浓的商业气息扑面而来,使人们不禁想到古时马帮进寨门过巷道的情形。现在,寺登有三条古巷道仍然被当地人称为“街子巷”,意思是寺登历史上的第一笔生意是在巷道成交的。现今三条巷道基本上完整地保存下来,置身其中犹如回到茶马古道巷道的昨天,给人一种追古怀今、联想翩翩的感觉。

狭长的巷道的尽头,是寺登的经贸中心――四方街。四方街似曲尺型,正街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100米,其中北部街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50米,整个街面用红砂石板铺筑,街中心有两棵数在年的古槐树。四方街东面有坐东朝西的古戏台,西面有坐西朝东的兴教寺,两者遥相呼应,将四方街平分为南北两半,整个街场四周商铺马店林立,三条古巷道延伸到古镇的四面八方。

寺登四方街在以前每隔三天有一个街市,热闹非凡,各地来的马帮在街天前一天下午就陆陆续续通过巷道来到古街投店住宿。戏台上洞经古乐、白族霸王鞭舞、民歌表演在街前天下午就开始,表演通宵达旦,持续两天,本地人称之为“两宵两天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