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资料整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资料整合

来源:华佗小知识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

——知识点梳理 ★写卷子应注意:

1、用手指着认真读题至少两遍;

2、遇到不会的题不要停留太长时间,可在题目的前面做记号。(如:“?”) 3、画图、连线时必须用铅笔、尺子; 4、注意计算题是否要求验算。

5、检查时,要注意是否有漏写、少写的情况;

第一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三 )位数,也可能是( 四 )位数。 2、验算: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3、口算:15×200= ?

( 方法: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0,注意添几个0。) 4 、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5、在问题中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6、凡是问 够不够,能不能 等的题,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在进行等量交换时,首先要正确理解已知条件,掌握已知条件中的数量关系,在进行交换。 加数+加数=和 加数=和-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差=被减数-减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除数=商…… 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因数×因数=积 因数=积÷因数

第二单元 千米和吨

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 做应用题时:

1、从问题入手,自己问自己→要想求出这个问题,必须先知道哪些条件; 2、从图中找条件;

1

3、并不是所有的条件都有用;

4、题目中没有给的条件不能直接用; 5、画出关键词;

6、列综合算式时:先算那一步,必要时加上小括号“( )”。

1、三年级的同学做操,如果每排站8人,可以站成14排;如果每排站7人,可以站成多少排?

2、粮店运来40袋大米,20袋面粉,每袋都是25千克,运进大米和面粉一共多少千克?

3、张兰从家到学校要用25分钟,她每分钟走74米,她家到学校有多远?

4、有163名同学乘3辆车旅游,前两辆车每车坐54人,第三辆车坐多少人?

5、学校的礼堂最后一个座位18排25号,我们学校共有436人,这些座位够坐吗?

6、一个长方形菜地,长60米,宽是30米。这块菜地的周长是多少?它的面积是多少?

7、有一块正方形地砖,周长是24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8、教室前面的墙壁,长6米,宽3米。墙上有一块黑板,长是3米,宽是1米。现在要粉刷这面墙壁,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

9、一块长方形菜地长250米,宽80米,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如果每公顷施化肥120千克,共需要化肥多少千克?

10、有3个方阵,每个方阵的8行,每行有10人,一共有多少人?

11、啄木鸟每天能吃5只害虫,青蛙8天才吃608只害虫,啄木鸟比青蛙每天多吃多少只害虫?

12、同学们到公园玩船,7个人租两条4人船,每知4人船7元每小时,玩一个小时,平均每人多少钱?

13、工地运来9车水泥,平均每车装30袋,每袋水泥重50千克,这些水泥共重多少千克?

14、端午节李阿姨买粽子,上午卖了46个,下午卖的粽子刚好是上午的3倍,李阿姨一天卖了多少 个粽子?

15、甲乙两个工程队同时施工开凿一条隧道。甲队每月天凿125米,乙队每月开凿275米,14个月开通。这条隧道长多少米?

16、王帅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780米,他每分钟能走65米,如果学校8:00上课,那么他最迟要几时几分从家里出发?

3

17、商场运552个玩具,12个装一箱,每箱卖138元,一共卖了多少元?

18、工艺美术厂原计划10天生产了320件挂毯。实际每天比原多生产了20件,照这样计算,生产1456件需要几天完成?

第四单元 混合运算

第五单元 年 月 日 (一)年、月、日

1、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和(时、分、秒)。

2、 每年有(12)个月,其中( 7 )个大月,每个大月有( 31 )天,分别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有 ( 4 )个小月,每个小月有30天分别是( 四、六、九、十一 )月。

3、连续的大月有( 7 )月和 ( 8 )月,天数是共( 62 )天。 4、① 平年:2月(28)天,全年(365)天;上半年有(181)天。 ② 闰年:2月(29)天,全年(366)天,上半年有(182)天。 ③ 每年下半年都是(184)天。 5 、一年分为四个季度:

1、2、3月 —— 第一季度 90天(平年) 91天(闰年) 4、5、6月 —— 第二季度 91天

7、8、9月 —— 第三季度 92天 10、11、12月—— 第四季度 92天

6 、求有多少个星期?用天数÷7。→ 如:52天 52÷7=7(个)……3(天)

推算星期几的方法

例:已知今天星期三,再过50天星期几?

解析:因为一个星期是七天,那么由50÷7=7(星期)……1(天),知道50天里有7个星期多一天,所以第50天是星期四。

7、 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① 一般的公历年份÷4,正好余数是0,就是闰年; ② 公历年份是整百的÷400,余数是0,就是闰年。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2000÷400=5,所以2000年是闰年;而1900÷400=4……300,所以1900年不是闰年;典型例题。2007年2月份有( )天。先要用2007除以4判断2007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再确定2月有多少天。

8 、通常每4年里有( 1 )个闰年, ( 3 )个平年。

(如果说某个人不是每年都能过到生日,8岁过两次生日,12岁过3次生日,那么他的生日就是2月29日。)

9 、 计算经过的年份:就用2013 - 给的年份。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2013年是周年。(2013-1949=)

10、各类节日:

4

元旦节1月1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 国际儿童节6月1日、建军节8月1日、建党节7月1日、 国庆节10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等。 11、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

① 1小时 = 60分 ② 1分 = 60秒 ③ 1日=24小时 ④ 1周 = 7天 12、经过的天数的计算:

公式→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 例如:6月12到8月17日是多少天? 月 份 思 考

6 月 12日----30日 30-12+1=19天 7 月 31天 31天 8 月 1日-----17日 17天 ( 合计:19+31+17=57天 )

(二)24时计时法:

1、 1日=24时 → 24时也叫0时。

2、 普通计时法 → 24时计时法 ( +12 减单位 )

24时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 ( -12 加单位 )

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超过下午1时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就是把原来的时刻加上12。反过来要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表示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超过13时的时刻就减12,并加上下午,晚上等字在时刻前面。比如下午3日→3+12=15时, 16时等于16-12=下午4时。

1时=( )分 分针在钟表里走 一圈有60小格

1分=( )秒,秒针在钟表里走 一圈有60小格 普通计时法 24时计时法 上午9时 9时 下午3时 15时 晚上8时 20时 晚上12时 24时(0时) 3、计算经过时间时,一定把不同的计时法变成相同的计时法再计算。

在计算两个时刻之间经过的时间,要注意先弄清楚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将两个时刻都用24时计时法表示,然后相减所得的差就是经过的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经过(间隔)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间隔)时间

例:计算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比如10:00开始营业,22:00结束营业,营业时间为:22时-10是=12(时) 时间段-时间段=时间段

4、时间与时刻的不同:时间是一段,时刻是一个点。

5、时间单位进率:1世纪=100年 1年=12个月 1天=24小时 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钟

5

6、制作年历步骤:

第一:确定1月1日是星期几;第二:确定12个月怎样排列,第三:把休息日用另外的颜色标出来。 练习题

1、1年=( )月 大月( )天有( )月; 小月( ),有( )月

2、平年全年( )天,平年2月( ) 日 闰年全年( )天, 闰年2月( ) 日 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平年÷4 有余数 (整百年÷有余数的是平年) 闰年÷4 没有余数 整百年÷400没有余数的是闰年)

3、一年有( )季度,每3 个月一个季度。

第一季度是( )月, (平年31+28+31=90日) (闰年31+29+31=91日) 第二季度是( )月,(30+31+30=91日) 第三季度是( )月,( )日 第四季度是( )月,( )日

4、一个星期有( )天, 天数÷7=星期数

5、一年可以分成( )半年和( )半年,上半年有( )月,是( )日;下半年有( )月,是( )日;(上半年就是前六个月。)

第六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 背熟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 长 = 周长÷2-宽 长 = 面积÷宽 宽 = 周长÷2-长 宽 = 面积 ÷长 (周长-长×2)÷2= 宽

(周长-宽×2)÷2=长 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 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边长 = 周长÷4 正方形的边长 = 面积÷边长 4、 背 熟 :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反过来也要会说。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厘米。) (2)边长 (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 (1米 )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也就是(10000平方米)。 (5)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6

5、①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② 测量土地时常常用到较大的面积单位有:(公顷)、(平方千米)。 ★“ 公顷 ”→ 测量菜地面积、果园面积 和 “ 平方千米 ”→ 测量城市土地面积 ③ 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 ④ 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 6 、面积单位换算: ① 进率100:

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 1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 = 100 公顷

② 进率10000:

1公顷 = 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 = 10000平方厘米 ③ 进率1000000:

1平方千米 = 1000000平方米 7、 注 意: (1) 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2) 大单位换算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小单位换算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3)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八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1、小数的意义:像5.98、0.85、2.6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叫做小数点。

把1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份数来表示,也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右面,用圆点隔开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分数与小数的转换)

小数读写法:① 读法 →汉字形式; 先读整数部分,按整数读;再读小数部分,从左到右读数字。 ② 写法→ 阿拉伯数字。

2、小数的数位

小数点的左边是它的整数部分, 小数点的右边是它的小数部分。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转换率: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7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分= 0.1角 = 0.01元 1厘米= 0.1分米= 0.01米

3、小数大小的比较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

比大小的两种情况:跑步是数越少越好,跳远、跳高是数越大越好。 4.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记住在得数中点上小数点。

5、 分母是10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0.1), 分母是100的分数写成两位小数(0.01)。

6、小数加减法计算: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尤其注意:12-3.9 ; 9+8.3 等题的计算。) 7、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如:5.1 >5 ;1.3 > 1等)

第九单元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数学广角

1、 关于重复的问题,可以用集合圈来帮助解决,或者画图解决。

2、 等量代换:把题目中的等量关系用简单的公式表示出来,帮助理解,或者画成简单的示意图。 (补充了解)倍数问题: 两数和÷倍数和=1倍的数 两数差÷倍数差=1倍的数

例:○=□+□+□+□+□ (甲数“○”是乙数“□”的5倍,)

□+○=24 (甲“○”乙“□”两数的和是24,)求甲乙两数?

□=( ) ○=( )

解题思路:因为○=□+□+□+□+□,可以把□+○=24中的甲数“○”看成□+□+□+□+□,这样□+○=24就变成了□+□+□+□+□+□=24,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数,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它们加起来就相当于乙数的6倍了,而它们加起来的和是24。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6倍是24。所以乙数为:24÷6=4,甲数为:4×5=20或者24-4=20

例:○=□+□+□+□+□ (甲数“○”是乙数“□”的5倍,)

○-□=16 (甲“○”乙“□”两数的差是16,)求甲乙两数?

8

□=( ) ○=( )

解题思路:因为○=□+□+□+□+□,可以把○-□=16中的甲数“○”看成□+□+□+□+□,这样○-□=16就变成了□+□+□+□+□-□=16,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数,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它们的差就相当于乙数的4倍了,而它们的差是16。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4倍是24。所以乙数为:16÷4=4,甲数为:4×5=20或16+4=20

(补充了解)和差问题

(两数和+两数差)÷2=较大的数 (两数和-两数差)÷2=较小的数 例:已知甲乙两数之和是37,两数之差是19,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图:○+□=37 (甲“○”乙“□”两数的和是37,)

○-□=19 (甲“○”乙“□”两数的差是19,)求甲乙两数? 解题思路:①把两个算式相加:37+19=○+□+○-□

算式就变成了:37+19=○+○ (37+19)÷2=○

(两数和+两数差)÷2=较大的数

②把两个算式相减:37-19=○+□-(○-□)

算式就变成了:37-19=○+□-○+□ 37-19=□+□ (37-19)÷2=□

(两数和-两数差)÷2=较小的数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