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丰南区小学语文教师课标、教材考试卷参 (一仅为参,二内容比考试题多)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姓名:—分数:____________ 课程标准部分
一、必答题:
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4、新课标要践行的核心理念:语文实践、生命教育、整体把握、问题意识、多元对话、口主学习
5、学段冃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写话)、
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要求。
6、新课标提出的“整体把握”的基本理念,应该贯穿于“整体——部分——整体”整个教学全过稈。而不是整体感知课文全貌就可以了。“整体——部分——整体”的每•个阶段都要体现和贯彻“整体把握”的思想。
7、读书、复述、概况内容是学生整体把握阅读内容的 基本途径。
8、整体把握的几个关键:
①抓人物、事件,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②抓目标、问题,整体把握教学的主题O③抓语篇、语境,整体把握学习的方法。
④抓引导、提升,整体把握学习的收获。
9、语文教学,有的教师不是先让学生读书把握文章大意,喜欢用屏幕直接出示重点句子,或在某些段落着重标出重点语句,引导学生进行理解、诵读。谈谈你对这种教学方法的看法?忽略文章的的语境,忽略文章的整体内容,孤立的淫习重点词句。有的教师喜欢用屏幕直接出示重点句子,或在某些段落着重标出重点语句,引导学生进行理解、诵读。脱离大的语言环境,脱离文章内容的。欣赏、理解这些孤立的词句、语段。对于重点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应在整休把握的基础上至少要以整段文字呈现,冃要加强前后内容的联系,对丁•关键词语的理解与感悟史是耍在师生创设的大的文本背景下进行。
10、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的区别:
课程目标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指明了教学活动的方向和应该达到
的水平或程度。教学日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根本
幽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和操作化。
11、《詹天佑》一课,一教学目标说“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不如说“会读会写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或通过查词典说出词
语的意思。”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过于笼统,“掌握生字新词”这一目标指向不
清。农述的“行为变化”不明确。
12、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①、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
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屮蕴涵的道理。学习并运用了因为…
所以…,假如…就…,这两组关联词语,并且进行了写话的练习。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比较句子进而理解文章中重点句的含义。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口然。告诉学生要保护环境,否则将受到人自然的惩罚,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家园,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说说这个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教学目标要体现
三维融合,但不能以三维目标的分割形式表述教学目标。实践
层次的教学目标表述要综合,不要以二维目标的形式分开表述
冃标。
13、一些课堂总是给人在“山脚下转悠”,不解渴的感觉,无法带领学生走向文本的“高峰”,达不到应有的深度和高度。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谈谈你的理解?
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耍是教师在解读文木时没有依据文本设计出能紧扣文本价值取向的统领性问题,并组织教学。
教师处理不好“主题”——纲领,与“听、说、读、写”——教材知识与能力体系的“全身”的关系。
14、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就是重视引导
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观察、思考、评论、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在原来听、说、读、写、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视、思、评、搜集、整理、感悟等。如果以《走进唐山世园会》为主题,搞一次主题活动,你紧扣“走进唐山世园会”这一内容,可以设计哪些语文实践活动?_________________
女口:搜集唐山的历史资料;说说唐山的名人、经济;展示自己的世园会摄影作品;写写世园会的一处美景;等等
15、“语文实践”与“语文训练”是新课标与原大纲的不同提法,“语文实践”强调了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的主动性;“语文训练”则显示了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的被动性。
16、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五点要义:一个方式,一个关系,一个精神,一个能力,一个意识。
_个方式一自主、合作、探究
一个关系——师生平等关系,学习与主导的双主体,并重二元论
一个精神——创新精神,好奇心、求知欲,进取精神。
一个能力----实践能力,想象创造,实践活动。
一个意识一问题意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7、2011版课标,把实验稿中的“主动意识”改为“问题意识”,强调了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我们强调的“问题意识”,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把学习内容转化成学习问题或学习问题链,设计成富有方法探寻、性质研究、价值取向等一系列思考、探究点。面对信息,学会用整体思考、方位思考、重点思考、目标思考的方法,抓信息的重点,抓信息的大局,抓信息的实质,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抓什么。
18、多元对话是阅读的本质。我们要的多元对话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现实生活之间的多元对话。
19、第一学段,识字量由1600—1800个降为1600个左右。第二学段,写字量由2000个左右降为1600个左右。
20、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理念有两层意思:一是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
应以模式化的解读來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二是也要防止用集
体讨论來代替个人阅读。
21、连续性文本:它们承载信息的媒体是文字或符号,从左到右成•行,连接每一行就成了-条连续直线。诗歌、散文、小说、剧本、论文、政史地课文,中小学占多数的数、理、化式子都是如此,都属于连续性文本。
22、语感是人对语言直觉地感知、领悟、把握能力,即对语言的敏感。是人于感知的刹那,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与有关的表
象、联想、理解、情感等主动自觉地联翩而至这样一种心理现象。
是高级的语言能动状态,是-,种语言的直觉。
23、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
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24、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
具体的交际情境屮进行,不宜多讲,应多练。
二、选答题:(教哪学段选哪学段)
第一学段阅读要求
1、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2、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
于与人交流。
第二学段阅读要求
1、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
文章人意。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第三学段阅读要求
1、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2、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
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
同情等感受。
教材处理部分
一、必答题:
1、阅读《桂林山水》一文,按新课标精神理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桂林ill水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 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
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会认的字:澜瑕翡峦骆驼兀绵
会写的字:澜瑕攀峦泰骆驼罗障兀绵 教学冃标:
1:学会”澜、暇”等8个/字;理解“波澜壮阔、无暇”等18个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精彩语段,把握
文章大意。学会按提纲背诵课文。
3:领会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常常不能说出具体的描写方法,只说学习本文的写作方
法)
4:(学习课文按“总——分-------总”的构思方法描述景物。)并进行仿写一段话。
5: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阅读《晏子使楚》一文,按新课标精神理念,确定本课的教学日标?
晏子使楚
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
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
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
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 ”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 ”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了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
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会认的字:辱 | 敝 | 囚 | 淮柑枳贼赔 | 嘻 | ||
会写的字:侮 | 辱 | 谎 | 敝 | 矩 | 囚 | |
臣 | 柑 | 橘 | 枳 | 贼 | 赔 | |
淮 | ||||||
教学口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规矩、招待、囚犯、出息、大臣、柑橘、盗贼、取笑、笑嘻嘻、赔不是、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
的精神。
4、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这一点常被忽略)
3、阅读《赵州桥》一文,按整体阅读的理念,阅读这篇文章在第一个“整体把握”的层次中,应整体感知文章的哪些内容为后面深入品读文章做基础?
《赵州桥》
河北省赵县的汶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
经有1300多年了。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50多米,有9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徹,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吋,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
赵州桥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先整体感知:
1、赵州桥的信息(地点、桥名、设计建造者、年代)地点:河北赵县液河
桥名:赵州桥
设计建造者: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
年代:1300多年
2、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雄伟、坚固、美观。
4、阅读《老人与海鸥》的片段,按课标理念写出教学设计,并讲述教学的情感点定位、能力点定位、方法点定位各是什么?
没想到十多天后,忽然有人告诉我们:老人去世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群海鸥突然飞來,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走进海鸥,感受“震撼”
1、读文想象画面:
2、直观呈现画面:
三幅画面:翻飞盘旋、鸣叫;
瞻仰、守灵;
扑过來
3、抓语句悟画面:
画面…:翻飞盘旋:-画面二:瞻仰、守灵:
-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流飞到、站成两行、肃立不
画面三:扑过来:-----------着,翅膀扑
4、引导总结学法:
炸了营似的扑过来。大声鸣叫
海鸥们不会说话,这丰富的情感是怎样表达出來的呢?
抓细节----想画面----悟情感
情感点:感恩、回报
能力点:抓神态、动作写具体、生动
方法点:抓细节——想画面——悟情感
5、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一是能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能结合句子理解词语。懂得一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二是认 识口然段。了解课文内容。《司马光》一课的教学怎样落实这个 学段目标,请你围绕句子教学这一重点进行教学设计。
《司马光》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假山 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 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 把缸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模块一: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由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描 写这个地方用了几句话?
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出示有关课件)(图上画的是花园的一角,有假山,假山旁有一水缸,水缸里盛满水。
你们观察教室站着谁?老师旁有什么?讲桌上有什么?你们说一说。(关于方位的句子学生认识了,会说了。)重点体现。认识句子,句子写谁?干什么?
模块二: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小伙伴们都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
小册友们都慌了,有的叫着喊着跑了,有的跑去找人人。
仿说:小朋友们玩得很开心--------------------------
练习了“概括——具体”的句式
6、《北京的春节》一课,《教师教学用书》中第二个教学目标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这一目标''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是重点,但目标虚化,没有具体点,不可操作。请你谈谈“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的具体落脚点是什么?在教学中怎样操作?
北京的春节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伴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一一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形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一一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多数铺户在正月初六开张,不过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屮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①,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的时候。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的具体落脚点是:春节是个民族节
日,我们过春节的意义就是团聚、祈福。课文中“回家过年”,从腊月二十三搞卫生,到正月初六上T,都表现的是春节的传统文化——团聚、欢庆,守岁是迎接新春的到來。课文中“拜年、
压岁钱”表现的是春节的民族文明——拜年是晚辈给长辈祝福,祈求平安、长寿;压岁钱是长辈给晚辈的祈福、祝愿、保平安。
教学中就是要抓住民族文明的落脚点和传统文化的落脚点来引领学生感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知道过春节的意义所在,懂得孝敬老人长辈要从心理上、语言上、物质上给长辈拜年,祈福。同吋,要引导学生明白压岁钱的深刻含义,用好压岁钱,以不辜负前辈们对自己的期盼和祝福。
二、选答题:(教哪各学段选答那各学段)
考虑年段学习目标和教材内容,设计以下课文的语文实践活动。
(即读写结合话题或说话训练话题)
年段 | 课文 | 读写结合选题(低年级以说话为主) |
低年段 | 《秋天》 | 秋天就在我们身边。说说你眼中秋天的: 秋天的天(),秋天的树(),秋天的田野 (),秋天。O O O O O ()o |
中年级 | 《乡下人家》 | 我们都有一双发现美徳眼睛,在我们的生 活当中有许多迷人风景,选择一处,模仿 课文的一个段落写一写你身边的风景,要 把风景当中最美的植物、动物或人物的样 子和动作写出来。 |
高年级 | 《少年闰土》 | 我们身边的人,各有特点,请你选择•个熟悉的人,抓住他的一个突出特点,写150 个字。文中不能明写他的这个特点,而是 要通过生动的描写,让我们如见其人、如 闻其声。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