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校庆致辞(6篇)

关于校庆致辞(6篇)

来源:华佗小知识

关于校庆致辞

  各位尊敬的老师和家长代表,各位亲爱的同学:

  大家下午好。在这春光明媚、满目芳菲的四月里,我们迎来了温岭市外国语学庆。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一个简单的校庆party,我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学校规模和场地,这次活动规模较小,没有邀请上级和每位家长参加,等以后我们搬迁到新校区以后,我们会举办规模更大的校庆活动,到时欢迎各位参加。

  去年4月19日,我们举办了隆重的揭牌仪式,标志着扬帆起航,一年过去了,我们借这个机会,过去,展望未来。

  我们要感谢过去一年里给予我们帮助的人。首先,我们要感谢温岭市对大力支持,在市和相关部门的关心下,新校区的土地出让基本完成,校园整体设计已经完成,目前正在进行建筑设计、工程设计、一系列报批等工作,今年下半年新校区将动工建设。其次,我们要感谢刘大连校长为首的上海管理和团队,他们带来了上海先进的教育理念,这些高水平的授课开拓了我们的视野,虽然他们今天因工作安排未能亲临现场,我们还是要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表示感谢。还有,我们要感谢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他们披星戴月,兢兢业业,一心扑在教书育人上,他们的拼搏是我们学校最宝贵的财富。还有我们的保安张师傅和两位保洁阿姨、宿管阿姨,他们保障了我们安全、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对他们表示感谢。最后,我们还要感谢各位可爱的同学们,你们的青春活力、你们对学习的专注让我们很感动,与你们相伴让我们感到很幸福,请大家把热烈的掌声送给自己。

  校训是“志存高远,自主发展”,我们希望培养具有远大志向和自主发展能力的人才,希望办一所“教师幸福、学生快乐、社会满意”的特色高水平学校。

  在过去一年里,学校在教学工作和德育工作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我们既踏踏实实,追求把每堂课上好,把每次作业批改好,把学校的行为规范落实好,我们也锐意创新,采取了很多创新的举措,切实把学校的办学理念落实到位,致力于培养具有自主发展能力的快乐的人。

  当然,作为一所新学校,我们还有很多方面的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是,我们有远大的目标和理想,有坚持不懈的奋斗,有一群孜孜不倦、追求至善、有教育情怀和爱心的优秀团队,只要我们不忘初心,踏踏实实,锐意进取,团结合作,明天一定会更好。

  最后,祝各位朋友和老师幸福快乐,祝各位同学快乐成长,学业进步。

关于校庆致辞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在这春暖花开的怡人时节,我校迎来了它的第一次生日。在此,我对每一位为校园建设作出贡献的老师及同学致以诚挚的谢意!

  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在成长,学校也在成长。从互不认识的陌生人到彼此熟络的老师,同学;从懵懂无知的年少踏入满腹心事的青春;我们在这里学会认识自己,学会完善自己,在日复一日的琅琅书声中,寻觅到正确的方向。

  学校也是这样。丰富有趣的活动、社团,缤纷的课程形式,无一不是它正在进步的标志。每一步都是崭新的,每一步都令人欣喜,每一份进步,都被镌刻在时间里。希望同学们能再接再厉,学习上专心,活动上积极,大家一起,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争创新的辉煌章!

  志存高远,自主发展。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为我们的学校献上美好的祝愿,也预祝这次校庆活动成功!

关于校庆致辞

  五十春秋风雨沧桑 半个世纪铸就辉煌

  县第一高级中学创建于1958年,地处古挚地南郊(现建设街68号),北临风景优美的小清河带状公园,东望奚仲造车遗址;西眺太任公园;南临阜南高速,交通便利。学校占地240亩,由新老校区组成,教育教学设备齐全。现有三个年级,110个教学班,学生8000余人,教职工405人,其中国家级优秀班主任1人,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省、市优秀教师88人,省、市学科带头人30人,省、市级骨干教师56人;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80人,中级教师108人,具有硕士学位和在读研究生27人,学历达标率100%。图书馆藏书30万册。现有内配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大楼5栋,教师办公大楼2栋,图书科技楼1栋,实验楼1栋,可供8000人同时就餐的餐厅2栋,开水房、浴池一应俱全。拥有400米跑道的标准化操场1个,篮球场12个,足球场2个,乒乓球台30个。目前学校已形成规模,办学条件日臻完善。初步建立起比较科学规范完善的管理机制;组建起一支老中青三结合的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形成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体系;初步建成布局合理的四区(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家属区)分明的校园,充分显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个性。

  人杰地灵,众多一高学子成为国家建设栋梁。建校五十年来,为祖国培养出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包括原外交助理万永祥,最高人民副主任许山松,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郭作玉,中国城建集团高宝玉,任职于国家气象局的霍治国,中直机关的杨飞,人民总参谋部的苗永华,水利部的张喜明,中纪委的宁东升,人事部的刘华锋,中宣部的张现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王世群,《中国工程机械》杂志社社长李银,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馆秘书徐平,郑州大学附属医院专家、博士生导师张国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青梅,留学博士后李玉平、方平科、徐伟、汤文学等;近年来从我校升入北大的单月英、付翔、王海峰、刘建霞、秦应佳、韩艺、郭运波,升入清华的张箫、代华锋、邵勇、黄向阳以及升入其他重点高校的佼佼者,他们既是我们学校的骄傲,又是我们县的骄傲,更是我们国家的骄傲。

  实施名师工程,锻造师资队伍。有名师,乃有名校;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学校,鉴于此,提出了“名校打造名师,名师铸就名校”的治校基本方针,把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当成一项长期的奠基性工程来抓。为保证教师队伍的高素质,学校对教师提出了“四个一”的目标要求: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一副端庄的仪表,一项熟练的现代教学技术。为提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校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建立了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培训体系:“一考”、“二练”、“三赛”。每学期对青年教师进行学科文化水平测试,充分调动了青年教师学习的积极性;粉笔字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板书设计、课题制作、课堂教学三项比赛练就了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的真本领。青年教师的汇报课促进了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为锻造一支作风硬、业务精、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优秀教师队伍,学校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由教育教学评价小组按照标准进行打分,适时推出名师上优质课、中级教师上研究课、高级教师上示范课,给教师们以充分的展示平台,通过竞赛、展示、交流、学习,促进了共同提高。“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近年来,广大教师认真钻研、总结课堂教学经验,共同承担了省级研究课题8个,市级研究课题25个,教师发表国家级论文65篇,省市级论文600余篇,主编或参编论著60余部。

  团结务实、锐意进取的县第一高级中学用智慧和行动为学校赢得了骄人的成

  绩和令人羡慕的荣誉。严谨治学、铸造学风、创新学术,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益。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依法治校先进学校”、“全国中小学校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先进单位”、“河南省规范化管理学校”、“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现代化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河南省绿色学校”、“河南省中小学教育科研基地”、“河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实验学校”、“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等荣誉称号,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省、市、县电视台以及《报》、《报》等新闻媒体先后20多次对我校进行了报道。从20xx年至今,高招成绩连上新台阶,重点名牌全面开花,二本上线连创佳绩,04年、05年、06年、08年全县文理科状元均出自于,09年更是包揽全县文科前4名,连续六年二本进线净增人数比率居全市第一,多次受到市教育局的表彰。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铭记过去,为的是续写辉煌;展望未来,怎能忘记过去的沧桑,50年的峥嵘岁月,50年的不懈追求?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们把前进的号角吹响,面对汹涌澎湃的大海,我们启程扬帆远航。在中国的教育大潮中,乘势而上,继往开来,把县第一高级中学建成一所质量高、底蕴厚、有特色的优质名校。

关于校庆致辞

  在生物技术99级校友聚会上的致辞

  亲爱的各位校友,老师们、朋友们:

  五十五载筚路创业,十年迁建续写辉煌。今年我们迎来了X大学迁校10周年暨建校55周年。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同畅忆曾经的青葱岁月,共同领略母校的深邃底蕴,共同见证母校的辉煌成就。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心系母校的各位校友表示亲切的问候和热烈的欢迎!向为学校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的老师们、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今天的聚会因你们的到来而更显隆重,温馨的校园因你们的祝福而更添喜悦,绚丽的舞台因你们的掌声而更加精彩!

  风雨砥砺,岁月如歌。无论是在艰苦创业的办学初期,还是在繁荣振兴的当今时代,每逢机遇降临,总有一股激情在涌动,使农大自强不息;每当危难来临,总有一种意志在支撑,使农大百折不挠。x大学秉承“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务实求真、负重致远”的优良传统和“困知勉行、积厚成器”的校训精神,围绕“早日实现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深化改革,凝心聚力,创新发展,破解了边疆办学难题,取得了跨越千里迁校、通过国家教学评估、申博一次成功、专业数量倍增、办学规模倍增、学位点倍增、科研平台提档升级等令人振奋的办学成就,学校进入了建校以来发

  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饮水思源,爱校荣校。校友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从某种意义上说,农大的历史是校友创造的,农大的发展与成就,凝聚着全校师生的辛勤与汗水,离不开广大校友的无私奉献和真诚相助,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

  在全国上下同心共筑之际,作为农大人,理应成为实现“”的亲历者,农大理应成为中国“梦之队”的引领者。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农大人的梦。真诚的希望各位校友和老师们以崇高的使命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努力拼搏、锐意进取,继续谱写X大学的华丽乐章。

  亲爱的校友们、老师们、朋友们:

  拳拳赤子心,浓浓桑梓情。不论你们身居何处,现任何职,母校都是你们永远的精神家园,永远的坚强后盾!母校永远铭记和感谢你们!这份深情厚谊,我们深深铭记;这份挚爱真情,我们永志不忘!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X大学全体师生,向在座的各位校友、老师和朋友们致以最美好的祝愿:

  祝愿我们的事业生机无限,祝愿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谢谢。

关于校庆致辞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

  喜逢母校的生日庆典,在这洋溢着欢乐地时刻,请允许我代表参加今天庆典大会的全体校友,向我们可爱的母校献上最真挚的祝福。

  往事如歌,岁月如诗,回顾当年在母校的求学历程,我心潮起伏,感慨万千,恩师的教诲犹在耳边,好友的拳拳之心永不忘怀。X年前,带着儿时的好奇,带着涉世之初的梦想,我迈进了母校的大门,从此,便和母校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里,我走进入了知识的殿堂,开始领悟人生的真谛;在这里,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懂得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学会了放飞自己的激情。转眼间,X年过去了,今天,当我再次走进母校,享受着回家的喜悦时,可以说是百感交集。三十年的播种,这里已成为一片沃土;三十年的耕耘,这里已成为了人才的摇篮;三十年薪火相传,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育人的华章。特别是近年来,母校秉承“以人为本”的精神,在教育、教学方面谱写了誉满楚雄的灿烂篇章,培养了一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作为一名龙江的老校友,我铭记母校的恩情,时刻牵挂着母校的发展,为母校的每一点成绩而兴奋,为母校的每一次跨越而喝彩。

  今天,在母校生日庆典的大喜日子里,我最想向母校倾诉的是: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与母校有过筚路蓝缕的日子;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母校给了我们良好的品质和风貌;我们是自豪的,因为我们见证了母校新世纪的辉煌;我们是骄傲的,因为母校的精神正在由我们传承和弘扬!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仅代表老校友衷心的祝愿母校,以三十年校庆为契机,继承传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教育教学等方面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我真诚的祝福年轻的校友们,珍惜美好年华,树立远大的理想。“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在学习中加强修养,在求索中锻炼品格,在实践中提高能力。秉承千古文化的底蕴,弘扬三十年学校的风采,抒写更加精彩的华章。

  满堂花醉重提当年书生意气,举座语欢尽显今朝事业峥嵘。此时此刻,再多的话语也无法表达我对母校的敬意,就让我深深地祝福:祝福母校容颜万古长青。

  谢谢大家!!

关于校庆致辞

  我们的校名取自《尚书大传·虞夏传》,“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以每天都充满希望的日出,寄寓着兴学救国的宏大理想。

  一百年的风雨历程表明,一所大学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民族危亡则大学艰难,国运昌盛则大学兴旺。无论是挫折劫难,还是成功荣耀,复旦在与民族共命运的征途上,丰富了近代大学担负民族兴亡的精神内涵,并形成了有自己特点的精神传统。这一精神传统,是复旦经受百年风雨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也是新的百年继续前行的强大动力。

  复旦精神的内涵极为丰富,它由世代复旦人的奋斗所铸就,将随着时代的脚步而拓新。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有:爱国奉献的传统。秉承创校先贤的爱国传统,复旦培植了“团结、服务、牺牲”的精神品质。“人生的意义何在乎?为人群服务。”

  学术的理念。这一理念肇始于爱国师生对教会干预教育的抗争,形成于推进民族觉醒和社会进步的办学实践。建校20周年之际诞生的校歌写道:“学术,思想自由”。

  海纳百川的胸怀。复旦自创立伊始就从海内外广延名师,造就了文化交融、思想激荡、各种学派竞显风流的生动局面。近五十多年中,学校曾经历两次重大的调整、合并。

  追求卓越的理想。“创办与欧美并驾齐驱的大学”,是复旦先贤的夙愿。建校的最初四十多年里,有26位复旦毕业生和教师职员成为大学校长。一百年来,复旦有120多位毕业生和教师成为院士。

  今天的复旦,正处在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历史阶段,处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历史进程之中。两者交织在一起,构成种种张力,又呈现出种种的机遇和挑战。同样应当重视的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使得创新成为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而人们在尽享物质昌明的同时,也渴望精神的丰瞻。相应地,较之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大学的地位显得更为重要,不仅要对民族振兴作出贡献,而且要承担起为人类共同幸福而奋斗的责任。

  75年前,也是在复旦的校庆典礼上,我们的老校长李X辉先生说出了他的一个梦:“比较美国哈佛大学有学生七千多人,复旦相差还很远。但复旦锻炼至五十年一百年后,说不定能突破他们的记录!”

  老校长的预言变成了事实。今天,正是复旦一百年之期,复旦园里三万学子可以告慰我们的先辈:复旦无愧,梦已成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