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依违两可的词语是什么

依违两可的词语是什么

来源:华佗小知识

依违两可的词语有: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依依惜别,可以,可以,也可以。

依违两可的词语有:依违两端,可以,可以,也可以,依依惜别。2:繁体是、依違兩可。3:拼音是、yī wéi liǎng kě。4:注音是、一ㄨㄟˊㄌ一ㄤˇㄎㄜˇ。5:词性是、成语。6:简体是、依违两可。

关于依违两可的造句

1、在原则问题上要表明你的态度,不要依违两可.(******依违两可造句)  

2、你依违两可,一边尚在故做姿态讨好太子,一边却换他令旗,岂不也置他于不义之中,让他失信于天下群雄间!  

3、究竟是赞成还是反对,应当态度鲜明,不要依违两可。  

4、王溥是赞成的,其余多是附和冯令公,还有不少依违两可。  

5、在原则问题上要表明你的态度,不要依违两可.  

依违两可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犹言模棱两可。依违两可[yīwéiliǎngkě]⒈犹言模棱两可。基础解释:依:依从。违:反对。赞成或反对都可以。形容态度含糊、模棱,对问题没有明确的意见。

二、引证解释

⒈犹言模棱两可。引《明史·方从哲传》:“举朝力争,从哲依违两可。”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四节:“宰相曾公亮年过七十,遇事依违两可,是所谓‘老成持重’的官僚典型。”综合释义:依:赞成;违:反对;两可:二者都可以。指对问题态度犹豫,没有确定的意见。究竟是赞成还是反对,应当态度鲜明,不要依违两可。网友释义:依违两可(yīwéiliǎngkě):指对问题态度犹豫,没有确定的意见。出自《明史·方从哲传》。汉语大词典:犹言模棱两可。《明史·方从哲传》:“举朝力争,从哲依违两可。”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四节:“宰相曾公亮年过七十,遇事依违两可,是所谓‘老成持重’的官僚典型。”国语辞典:既不赞成也不反对。指对事情的态度不明确,模棱两可。依违两可[yīwéiliǎngkě]⒈既不赞成也不反对。指对事情的态度不明确,模棱两可。引《明史·卷二一八·方从哲传》:「贵妃求封后,举朝力争,从哲依违两可。」《清史稿·卷三九一·倭仁传》:「刚正不挠,无所阿向者,君子也;依违两可,工于趋避者,小人也。」成语解释依违两可辞典修订版:既不赞成也不反对。指对事情的态度不明确,模棱两可。《明史.卷二一八.方从哲传》:「贵妃求封后,举朝力争,从哲依违两可。」《清史稿.卷三九一.倭仁传》:「刚正不挠,无所阿向者,君子也;依违两可,工于趋避者,小人也。」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既不赞成也不反对。指对事情的态度不明确,模棱两可。明史˙卷二一八˙方从哲传:贵妃求封后,举朝力争,从哲依违两可。清史稿˙卷三九一˙倭仁传:刚正不挠,无所阿向者,君子也;依违两可,工于趋避者,小人也。其他释义:依:赞成;违:反对;两可:二者都可以。指对问题态度犹豫,没有确定的意见。出处:《明史·方从哲传》:“举朝力争,从哲依违两可。”

关于依违两可的反义词

斩钉截铁  模棱两可  

关于依违两可的近义词

翻云覆雨  反复无常  游移不定  反复不定  

关于依违两可的成语

杨柳依依  两可之言  摸棱两可  依违两可  两尧不能相王两桀不能相亡  依依惜别  两两三三  依违两端  三三两两  模棱两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