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指的词语解释是:亦作'承指'。逢迎意旨。接受圣旨。官名。唐代翰林院有翰林学士承指,位在诸学士上。凡大诰令﹑大废置﹑重要政事,皆得专对。宋元仍其制。元赵孟俯曾为此官,世称赵承指。明废。参阅唐元稹《翰林承指学士记》。又五代枢密院有枢密院承指﹑副承指;宋代枢密院有都承指﹑副承指。初用武臣,后参用文臣。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二》。基础解释:见/'承旨/',亦作/'承指/'。逢迎意旨。
承指的词语解释是:亦作'承指'。逢迎意旨。接受圣旨。官名。唐代翰林院有翰林学士承指,位在诸学士上。凡大诰令﹑大废置﹑重要政事,皆得专对。宋元仍其制。元赵孟俯曾为此官,世称赵承指。明废。参阅唐元稹《翰林承指学士记》。又五代枢密院有枢密院承指﹑副承指;宋代枢密院有都承指﹑副承指。初用武臣,后参用文臣。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二》。基础解释:见/'承旨/',亦作/'承指/'。逢迎意旨。 注音是:ㄔㄥˊㄓˇ。 结构是:承(独体结构)指(左右结构)。 拼音是:chéng zhǐ。
关于承指的成语
承嬗离合 指指戳戳 指指点点 另眼看承 继继承承 口耳相承 开国承家 先意承指 承天之佑 曲意承迎
关于承指的造句
1、只见欧阳承指东划西,稍加指点,各领队便了然。[******]
2、先生谆谆垂教,命按日札记,而承指示,久之积成数巨册。
3、在红军长征的路上,智取遵义城、巧过大凉山、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等一系列战争奇迹都是刘伯承指挥先遣队创下的。
4、只见欧阳承指东划西,稍加指点,各领队便了然。
5、在红军长征的路上,智取遵义城、巧过大凉山、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等一系列战争奇迹都是刘伯承指挥先遣队创下的。【***https://www。chazidian。com/zj-67178/造句网】
关于承指的词语
承办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承办人 承承 承辦 承指 先意承指 指指点点 稚子承承 继继承承
承指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网络解释
承指承指,拼音为chéngzhǐ,注音是ㄔㄥˊㄓㄧˇ,解释同“承旨”。1.逢迎意旨。2.接受圣旨。3.官名。汉语大词典:见“承旨”。《汉语大词典》:承旨 拼音:chéngzhǐ(1).亦作“承指”。逢迎意旨。《韩非子·八奸》:“优笑侏儒,左右近习,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汉书·楚元王刘交传》:“侍御史以为光望不受女,承指劾德诽谤诏狱,免为庶人。”晋张华《博物志·杂说上》:“王莽时,郡国多称瑞应,岁岁相寻,皆由顺时之欲,承旨求媚,多无实验。”(2).接受圣旨。《新唐书·百官志二》:“许敬宗、李义甫为相,奏请多畏人之知也,命起居郎,舍人对仗承旨,仗下,与百官皆出,不复闻机务矣。”(3).官名。唐代翰林院有翰林学士承旨,位在诸学士上。凡大诰令、大废置、重要政事,皆得专对。宋元仍其制。元赵孟頫曾为此官,世称赵承旨。明废。参阅唐元稹《翰林承旨学士记》。又五代枢密院有枢密院承旨、副承旨;宋代枢密院有都承旨、副承旨。初用武臣,后参用文臣。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二》。其他释义:1.见'承旨'。
二、引证解释
⒈见“承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