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干预技巧
主讲: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叶斌副教授
1·什么是危机(crisis)?
每个人在其一生中经常会遇到应激或挫折,一旦这种应激或挫折不能自己解决或处理时,则会
发生心理失衡,而这种失衡状态便成为危机。
2·危机的特征
1·突发事件或重大生活逆境
2·无法回避又无力应对
3·当事人心理受巨大冲击
3·生涯中的危机
-失去深爱的人
- 失去安全感
- 转型期
- 重大生活事件
- 患病
- 社会剧变
- 创伤事件
- 自然或人为灾难
4·危机事件
1·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2·自杀
3·性暴力
4·殴打妇女
5·化学物质依赖:成瘾的危机
6·丧失亲人:居丧与悲伤
7·公共机构中的暴力行为
8·人质危机
9·危机中的人类服务工作者:过劳
5·危机的影响和意义
直接结果
心理上的:羞耻、内疚、愤怒、恐惧、悲伤等
经济上的:失去安全感、生计难以维持
社会上的:失去地位、身份、关系 正事件(positiveevents):当要求或个体要承担的责任超出了个体的自信范围
6·危机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
个体缺乏可及的力量
一种被压倒了的感觉
崩溃的感觉
无法面对(disempowerment) 视野变得狭窄
失去控制感
出现心理或精神症状
7·危机干预的理论发展
1·Lindemann理论(1944):强调宣泄,反对压抑。适用于哀伤咨询。
2·Tyhurst理论(1957):应激反应说。强调早期干预、非医学性干预。适用于灾难、强奸、亲人亡故或得知自己身患绝症。
3·Caplan的情绪危机模型:个体与环境动态平衡打破说。
4·Swanson和Carbon的危机发生模型(19):综合模型。
8·什么是危机干预?
危机干预是一种短程的帮助过程,是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关怀和帮助的一种方式。
有时也被称为情绪急救(emotionalfirst-aid)
9·危机干预的四个基本观点:
(1) 帮助的目的在于将危机引向最好的可能结果。
(2) 危机中的人们不能很好的应对状况。他们更容易接纳帮助。
(3) 对那些尝试进行危机干预的人们来说,不论是勇敢也好,愚蠢也罢,危机干预很快地将
我们自己也绊入了危机当中,它变成了我们自己的危机。在某种程度上,危机干预确实
已变成了如何控制我们自身的一个问题。
(4) 因此好的危机干预需要危机干预者有很好的能力来融入那些处于危机中的人,应对情境,
同时也能够控制作为情境一部分的自己,将情况导入一种可及的我们期望的结果:以柔
道的那种方式来掌控这种关系
10·危机:危险与机遇
11·危机干预的目的:控制而非解决危机
12·危机干预的基本技术
1·沟通和建立良好关系的技术:获得信任。
2·支持技术:稳定情绪。
3·干预技术:问题解决、促进行动等
13·危机干预的步骤
第一阶段:问题或危机评估。
第二阶段:制定治疗性干预计划。
第三阶段:治疗性干预。
第四阶段:危机的解决和随访
14·自杀以及严重情绪情感困扰的处理方法
(1)危机干预六步法
1·确定问题
2·保证当事人安全
3·提供支持
4·检查替代解决方法
5·做出计划
6·获得承诺
(2)自杀危险评估
1·求助者有自杀家族史
2·求助者曾有过自杀未遂史
3·求助者已经形成一个特别的自杀计划
4·求助者最近经历了心爱的人去世、离婚或分居事件
5·求助者的家庭因损失、个人虐待、暴力或性暴力失去稳定
6·求助者陷入特别的创伤损失而难以自拔
7·求助者是精神病患者
8·求助者有药物和酒精滥用史
9·求助者最近有躯体和心理创伤
10·求助者有失败的医疗史
11·求助者独居并与他人失去联系
12·求助者有抑郁症,或处于抑郁症的恢复期,或最近因抑郁症住院
13·求助者分配个人财产或安排后事
14·求助者有特别的行动或情绪特征改变,如冷漠、退缩、隔离、易激惹、恐慌、焦虑,或有社交、睡眠、饮食、学习、工作习惯的改变
15·求助者有严重的绝望或无助感
16·求助者陷于以前经历过的躯体、心理或性虐待的情结中不能自拔
17·求助者显示一种或多种深刻的情感特征,如愤怒、攻击性、孤独、内疚、敌意、悲伤或失望,这些是个体非特异的正常心理行为特征
(3)关于自杀的一些说法:T/F?
(4)儿童、青少年自杀预防策略
(5)成人自杀危机干预策略
(6)老人自杀危机干预策略
(7)自杀危机干预失败后的处理
15·暴力伤人或杀人威胁的处理方法
宣泄
建立良好的关系与影响力
问题解决策略
行为评估与预测指导工作
组织和警方的介入
16·精神和心理疾病的处理方法
早期鉴别
及时通知监护人,并留下相关资料
及时转介治疗
保持理性
给监护人提供相应的知识
17·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有危机干预意识
系统协同,全员参与
反应快速,流程制度化
将危机视为教育与成长的契机
18·过度压力的处理方法
19·危机干预中的保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