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现状及趋势
摘要:人才的培养目标乃是使学生掌握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实用性的基本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适应当下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过程所带来的对艺术的追求,艺术设计类模式需要随着时代更迭而改变自身,本文通过教学模式现状分析,进而在民族性,先进性和创新性三个方面研讨了艺术设计人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走向。
关键词: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民族性;先进性;创新性
艺术设计类专业是集聚了文学、艺术、科技及经济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需要学生既具有较深的理论功底,同时又要掌握专业的实践技能,具体要求上需要学生掌握艺术相关的理论知识、历史知识、研究方法、政策方针及实际操作知识,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们为艺术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学模式也应随着理念的改变而随之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高质量实用型人才的需求。
1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所谓艺术设计,就是将艺术的形式美感应用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艺术设计中,使之不但具有审美功能,还具有实用功能。是为人服务的,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完美结合,是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艺术设计类专业需要学生具备较为深厚的理论功底及扎实的实践技能,而随着人们艺术审美要求不断地提升,教学模式也应随之而改变,而目前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培养模式还存在着如下问题:①专业目标定位不够精准,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乃是既要符合人的审美要求又要符合社会现实需要,而目前高师艺术设计培养目标设定部分存在形同虚设,部分存在与社会脱节,还有部分存在定位模糊等种种现象,缺少社会的实际调研,而是以理念决定了“目标”。②专业设置不够规范,艺术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应紧紧围绕艺术设计人才的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专业设置要么因经济利益需求而设置,要么因教师专业特点而设置,缺少民族性、系统性和规范性,从而使得专业发展不能够保持长期动力。③课程体系不够科学,课程体系不规范体现在具体实践上便是在教学实践中多为传统教育理念,以纯理论传授为主,缺少理论与现实的有机互动,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课与艺术设计专业内涵存在部分脱离的现象。
2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针对以上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的现状,本文从民族性、先进性和创新性三个方面着手,展开艺术设计人类人才培养的新探索,结合教育部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和指导意见,培养既具有理论素养又具有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从民族性角度来看,民族性体现在艺术的本土化要素应用,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地域风情,民族性是身份识别的重要标志,艺术设计学科作为艺术性的要素也需要民族性,如动漫中民族元素的应用使得作品便具有了民族特色,因此便需要我们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实践环节等多方面融入民族性的要素。从先进性角度来看,先进性体现在国际交流和国内交流层面,艺术设计专业相关教师及学生要走出去,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合肥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为例,该校“艺术设计系自建系以来,就与德国汉诺威应用科技大学保持密切的合作办学关系……借鉴德国模块化办学经验,强调以设计为中心,在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形成了科学合理且具有国际化特征的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性教学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1]从创新性角度来看,创新是人才培养的动力和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在民族性和先进性的基础上而展开的,在完成了基本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之后,学生具备了专业的技术知识,参与大量的艺术实践的基础上,运动科学的研究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将艺术设计专业进行要素拆解,在实践过程中使要素不断重组从而不仅在思维领域而且在实践领域内通过分析与综合、抽象和具体、比较和概念以及思维迁移等多种研究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实现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创新性能力提升。
3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艺术设计类专业需要学生既具有较深的理论功底,同时又要掌握专业的实践技能,具体要求上需要学生掌握艺术相关的理论知识、历史知识、研究方法、政策方针及实际操作知识,又要具有具体的实践能力,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教学模式在未来的发展要要坚持如下几个核心原则:①理论知识的扎实性,任何一门学科的理论知识均是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而得来了,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使得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实践中避免走入误区,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自身应对不同实践场域的具体问题。②市场意识,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培养要为市场服务,要走进市场,不能闭门造车,脱离实际,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重构课程体系,使学生培养与时代接轨。③学术交流,交流是指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教育不能闭门造车,需要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不断地拓宽自身的视野,艺术教育者如不能掌握先进的文化理念和技术变革,那么文化则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任何国家的民族文化,都是在与异域文化的不断交流融合中发展起来的,几乎每一次文化的飞跃发展,都来自对异域文化的吸收。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理论性、实践性和实用性的学生能力,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同时也要紧随时代变迁,在时展的过程中,不断地改变自身结构,而民族性,先进性和创新性则是艺术设计人类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的新走向和着眼点。
参考文献
[1]谢海涛.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教育与现代化,2010.
[2]张荔.综合类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与教学究,2009(6).
[3]黑川雅之,中西元男,渡边英夫.设计的未来考古学[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作者:张斯莫 单位:大连工业大学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