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活动的结构化程度谈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活动的结构化程度是一个关键的考虑因素。结构化程度指的是活动在设计和执行过程中的预设程度和灵活性。从低结构化到高结构化,这种连续体上的位置反映了幼儿园活动中游戏和成分的不同比例。
低结构化活动
特征:这类活动通常由儿童和教师共同确定学习目标,活动多由儿童发起,强调儿童的内在动机和需求,注重活动的过程和体验。
例子:自由游戏、探索性活动。
高结构化活动
特征:学习目标主要由教师设定,活动由教师发起,强调外部奖惩机制,注重活动的结果和达成的预定目标。
例子:直接教学、有明确教学目标的集体活动。
连续体中的位置
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可以在这个结构化程度的连续体上找到相应的位置,从完全无结构的纯游戏到高度结构化的教学活动。
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需要根据活动的性质和目标,确定其在连续体上的位置。
设计和实施的考虑
即使是同一类型的教育活动,由于设计和实施的不同,其结构化程度也会有所差异。
在课程设计中,需要考虑隐性课程的影响,隐性课程通过非直接的、内隐的方式传递知识和价值观,对儿童的成长有重要影响。
课程改革的措施
改革和完善显性课程,同时重视和利用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统一,有助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总之,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需要在考虑教学目标的同时,合理安排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以适应不同类型活动和不同儿童的需求,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