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年入五十万,成了我人生的一个门槛”。
前几天,有个读者跟我聊天,说起她最近的困扰。
作为一名公务员,在很多人眼里捧着铁饭碗的她,觉得自己正在丧失职业幸福感。
她说起了引发她焦虑的导火索。
她的孩子准备上小学了,她心心念念想送孩子去一所跨学科素质教育的私立小学。但了解到学校的招生要求后,她的希望破灭了。
学校对家长的文凭、孩子的英语水平等都有要求,其中一条 “家庭年收入五十万以上”让她泣血。
她们夫妻不吃不喝,年薪也不到20万。同事劝她:“孩子不符合条件,在那里教育形成自卑心理,更得不偿失,不如顺其自然,让孩子自己发展吧。”
她不这样认为,她的孩子有绘画天赋,语言发展快,在更好的教育环境和师资团队引导下,她孩子的天分将得到更好的施展。曾经的她手指纤细,而她的钢琴梦就是因为在一个没有音乐老师的学校里被吹破的。
她想给孩子更好的起跑线,不想孩子重复她的遗憾。
02“为了安稳的人生,我曾拼尽全力”。
让她遗憾的是,这50万的门槛她曾多次有机会跨过。
15年前,她开始了在那座城市的奋斗历程。工作2年后,一位熟悉的客户,看中她勤恳认真,向她抛出了橄榄枝。这家企业投资额超过3亿,给出的薪资也很诱人,但她没有答应,而是推荐了另一个同学去。现在这个同学是那个企业的高管,年薪过百万。
之所以对伯乐拒之千里,是因为在她心中,有一个坚定的“公务员梦想”,而这也正是她那渴望旱涝保收的农民父母的殷切期望。
她挑灯夜读,闭关学习,经历了四次考试后,终于如愿以偿地被录取了。
被录取的那一天,她是由衷地开心的,这个收获带给她巨大的成就感。
在亲友心目中,她是了不起的。
后来,又有朋友推荐她去某家上市集团任总监助理,当时年薪近10万。但她舍不得放弃公务员的身份,还是选择了拒绝。
一晃10年过去了,当初的总监已是副总,和她碰面时说,如果当初她选择当他助理,现在总监就是她了,除税后年薪50万外还有旅游、车补等一大堆福利,公司还有各种绩效奖金……
这15年,她的生活安稳平静,但她渐渐发现,有一种焦虑正悄悄向她袭来。
03“捧着铁饭碗的我,到底经历了什么”?
她说:
我正在丧失职业幸福感。
我的人生从来没有优秀先进,平凡得像个陀螺。
只会不停转,不能停下来。
1)失落
一直以来,她的专业技能都是很强的。
刚进单位的时候,她发现了单位正在申报的一个项目,国家有相关的减免优惠政策。
她告诉了科长,科长也立即向局长报告。局长半信半疑,请经办人去申办减免手续,结果真的批下来了。
她为单位节省了30万,但她得罪了经办人。经办人被局长批评不了解政策,因为转账手续都已经批了,差一点给单位造成30万的损失。经办人说她好大喜功,都是公家的钱,她又没损失,为什么要去省。
之后,这样的事还有很多……
重复寡淡的工作,让她渐渐失去热情;晋升太慢太难,让她失去了斗志。
最重要的是不被理解和认可,让她感到自我价值的迷失。
职业的茫然状态,也渐渐影响到她对生活的态度。
2)抑郁:
她说:“我吃了近半年的抗抑郁药。”失眠,饭吃不下,对一切失去兴趣。
更让她难受的是,自己的状态还影响到了孩子。老师发信息说孩子在学校不爱说话,全班同学能很快说出自己好朋友的名字,她孩子却说自己没有好朋友。在学校经常一个人呆在角落里,游戏、问答等互动都不参与。回到家也只是画画,一言不发。
她很自责,孩子因为她,竟然有了自闭的倾向。
曾经公务员带给她的那种满足感,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焦虑。
这几年,公务员加班猝死,跳楼自杀,都已经不是新鲜事了。
当大家认为他们无病呻吟,不理解不关心他们时,他们只能压抑,最终抑郁。
有位大学师兄是公务员,因为年轻力壮,成了领导的酒保,8年前查出肝癌,去世时年仅31岁。校友们捐款30万给他老婆孩子,他老婆哭着说:“不用了,这个家都毁了,什么都不需要了”。
职业倦怠、职业抑郁,这些在别人眼里和公务员八竿子打不着的词语,如今也悄无声息地和公务员产生了联系。
04所谓的铁饭碗应该是,到哪里都有饭吃。
这几年,考公务员的人还是热火朝天。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公务员的离职潮也在慢慢的涌动。
公务员在别人眼里是特权阶层,喝茶看报纸,钱多事少。真相是,公务员的管理正日趋严格,已没有人人羡慕的特权,更多的是限制和束缚。
一些城市限制公务员上班泡功夫茶,下班喝酒。
一个在窗口工作的公务员,因为利用休息时间吃了一个苹果被通报,罪名是擅离职守。
某通信局的一个公务员因酒后开车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俗称“双开”),“多年功名”毁于一旦。
除了内部环境的变化,在外部环境的对比下,公务员的工资福利也不再诱人。
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
这意味着,公务员养老金不再是财政供养,而是社保局发了。政策一落地,对于一些想跳槽的公务员,无疑是喜大普奔,因为原有的工龄视同已交社保,跳槽后可以转续企业社保,解决了公务员跳槽的后顾之忧。
一个专业技术很强的公务员,被一家科技公司挖去当副总,年薪300万。我问他:“不觉得可惜吗?那可是铁饭碗”。他说:“经历了就知道值不值得,正是公务员的经验积累,才有今天跳槽的资本”。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所谓铁饭碗,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里都有饭吃”。
05 职业焦虑,你不是一个人。
这几年,我们总是被“比你牛的人比你更努力,你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之类的鸡汤文刺激。
说实话,各行各业的人都在焦虑。
很多人都在悄悄斜杠着。在8小时里,他们是文员、中层、高管。8小时之外,他们是微商达人,公号作者,海外代购、快车司机……
我的身边,看到很多这样的人。每天忙完工作,捡起业余时间,经营起自己的副业。
原因是,钱不够用,不安和焦虑;职业本身没有足够的上升空间和自我价值感,需要用其他方式去补足;他们希望成为更好的自己。
有很多斜杠青年、中年,真的都拼出了一片天地,风生水起。
也有一些人,在斜杠的洪流中迷失了自己,身心俱疲。
06比“成为什么样的人”更重要的是,成为我们自己。
小时候,我们常被问到“长大了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当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脑海里都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而当我们长大成人,再思考起这个问题,脑海里却是满满的焦虑。
前段时间,有个“清华毕业生当保安”的新闻上了热搜,很多人讽刺他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清华是他曾经的光环,但毕业多年后的他经历了什么,才有了这样的决定,又有谁会去了解?
大家看到的是他遗失了光环,却没人在意他脸上的表情是不是自足。
因为上了清华,以后的日子就输不起了。
难道卸下光环之后的他们,就什么都不是了?
我们读了这么多书,学了这么多道理,最终还是要靠一纸文凭,一份职业殊荣捆绑,才能是我们自己吗?
正如《世界尽头的目标先生》里所说:
在这个世界里,我们拥有的只是相对价值。我们习惯碰到别人就不自觉地比较,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或者觉得有优越感。而我们真正失掉的,是我们身为一个独特自我而应该拥有的内在轴心。
大部分人朝九晚六奋斗,是因为恐惧,怕得不到承认,怕被人比下去。有多少人是因为爱?为自己喜欢而做,为自己喜欢而努力?停下来问问自己吧。
一支赢球的球队更棒,还是一支永远精神抖擞的球队更棒?
多元化的思维浪潮下,对成功和幸福的认知正在不断迭代。
人生不会一成不变,用结果来评价自己,只会带来无尽的焦虑。
人生不是一系列的目标清单,而是一个个“忠于自己”的选择。
当我们的选择和我们的内心最接近时,我们就越趋近于幸福。
"你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什么意思,难道我以后就不能成为我自己了吗?"——阿甘
柚妈爱叨叨 :
公务员这个群体,很多人都是羡慕嫉妒恨的。说公务员抑郁,很多人会觉得这是天方夜谭。事实上,每一种职业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辛苦。生活负担摆在眼前,职业发展不尽如人意,焦虑就变成在所难免的事情了。特别是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真的是各种心累啊。这种焦虑,归根结底,是我们对于“成功”的执念。跳出思维的围墙,我们或许需要重新认识成功。
成功正确定义应该是,塑造了真正的自己。
我们的人生不是要随大流跟着人群走,而是要不慌张跟着自己的内心走。
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