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致青春 ——那个叫做芸的女孩(二)

来源:华佗小知识

(二)天空里的云

她叫晓芸。她的名字被传的沸沸扬扬,是因为第二年国庆节前学校的文艺汇演,学校有名的校草——方志扬,声情并茂地,念了徐志摩的那首诗《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

我清楚地记得,那天的汇演,我们都坐在操场上,学校汇演的舞台就搭建在操场和实验楼中间一个落差两米左右的高台上,青城高中依山势而建,因此,实验楼前的这个台地,只需把左右和台顶做些支架搭建,就是一个天然的舞台。

九月末的青城,依然可以穿着短袖,学校里的桂花正是开的浓郁,尤其走在那条通往教学楼的小径。而坐在操场上,则是偶或清风吹来时,带来阵阵清香,因隔着距离,那香就更甜而不腻,从鼻喉直沁入心脾,有种蚀骨销魂的意味。但那时我们并未察觉,只是看着台上那些粉墨登场的人,时而和身边的人窃窃私语,就连是跳舞的节目,台下都会突然从哪里传出一阵骚动的笑声,就像这里永不消散的,但身在其中的人,却回首才能意味到的,这不经意的青春。

在学校过了一年,我能说话的人依然保持在那么二三个,于是我百无聊赖的时不时看看舞台,看看手表,以期待早点结束回去看书,直到方志扬出现在舞台上,朗诵起了这首徐志摩的诗——

我发现,我的座位附近突然成了一个漩涡的心口。班上同学不约而同地转头看向晓芸。这次,似乎终于找到他们除了成绩排名之外的另一种联系了。大家似乎突然心照不宣地恍然了一件本身莫须有的事——难怪班级前十名里,他们名字次次总是前后挨着。青春期的时候,莫名其妙地,似乎人人都希望谁喜欢上了谁,然后有了可以彼此分享,无关大碍,却令谈话的人彼此愉悦的话题。或是学习实在太过于沉闷,或是那时的我们总有一些无处可去的情绪待以宣泄。

晓芸那天穿着一件白色长袖衬衣和蓝色洗白的牛仔,一如那天我新见她时候的样子。我坐在她旁边,却不敢像其他人那样肆无忌怛地转头看她,即便如此,我还是能明显的感觉她的身体僵硬的绷直,面红耳赤。她,一向怕成为别人瞩目的焦点,或许因为身高或许因为脸上那些令人恍惚的雀斑。我很想转头看她,这样那些人的目光就和我无关了,但是不知道为何,我却感觉若是我转了头,我旁边的那个支点就只是剩下晓芸一人,于是,我死死地忍住了,我甚至能感觉到我和她一样的出于一个焦灼的漩涡中心,热气从腹部蒸腾而上,我想我的脸定是红了起来,双手紧紧抓住了椅子的边缘。我不知道人是不是有这样天生共情的能力,我知道此时的晓芸定是比我更加觉得周遭这焦灼的炙烤。直到台上那声情并茂的朗诵和音乐偃旗息鼓,我深深吸了口气,而后慢慢地微不觉察地侧点脸,看了一眼晓芸,她的脸色已经是苍白了。

始作俑者的方志扬似乎先时也并不知道他的所为,竟然会引发这么一个莫名的反应,故在事后,为了彰显其心坦荡,总是莫名的避开了晓芸出现的场合,无论说话或则吃饭。但先时,我见过他们讨论习题和一起吃饭,因为方志扬的座位就在我的平行位置上,因此偶或下课时候,他也时而坐在我隔壁和晓芸说笑。

“方志扬,你这样什么意思?”

一天晚自习前,班上人还是少许的时候,晓芸突然冲到方志扬面前,声音极为压抑,不大声,却铿锵有力。

我坐在他们的近处,听的极为清晰,我想方志扬和我一样的震惊。

“……什么,什么意思?”

方志扬停顿了好久,才发出一声这样嗫嚅的反问,随即他转头看了一眼周遭,此时班上虽然人不多,但来的几个也都已经抬头看向了他们,此时,他似乎才完全明白过来事情的核心。

“哪有什么意思,我根本对你没意思,卓晓芸你不懂吗?”

方志扬突然站起来更大声的反击,把事情公开化了,这可能也同样超出了晓芸的预期,以至她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应,我看着她脸白了又红,转身冲出了教室。

(三)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