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产品思维09-找到势能

来源:华佗小知识

这节课,继续谈“点线面体”。

如果追求长期关系,就不能基于自己最闪耀的点去缔结关系。你所有闪耀的点,都有它没用的时候。如果对方是因为这些闪耀的点才喜欢你,那你是不是为了保持对方对你的兴趣,要不停地闪耀呢?长期关系里,没有人做得到。

你平平常常拿出来的样子,就是你真实的样子。这才是你可以稳定提供的样子,才是可预期的样子。

从这个稳定的点开始,作为一段长期关系的发展,有可能才是靠谱的。

从你做得到的“点”出发

做产品也是如此,世上的机会千千万,应该从哪个“点”开始呢?

从你能做到的、能稳定提供的那个“点”开始。

不要憋大招。

当下能做到的事,你觉得不甘心,甚至自己都无法直视自己的真实能力、真实水平。他更不愿意客观面对,这就是自己实际能够达到的“点”,这就是自己当下配得上的人。而你自己想要的,够起来太费劲。

不论是相亲还是其它的事,看得上我的人我看不上,我看得上的人看不上我。或者我想要的离我太远;我能做到的我看不上。这是无数人的痛苦。

这是同一个问题,就是过于关注“点”。这个人只对“点”有感觉,对“线”“面”“体”的力量,完全无视,甚至没概念。

任何一个点又有它的来路,都有使它成为“今天”这个点的线、面、体。如果你对线、面、体完全无感,只想拥有一个点的当下,那基本上是守株待兔。

你要看到“线”,不要纠结于当下的“点”。

在一个“点”上反复纠结,其实得不出本质的结论。不如花时间,从这个“点”上跳出来,研究一下这个“点”下面的大框架——“线”、“面“、”体“。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本质上不是在于你多强,而是你要顺势而为,千万仞之上推千钧之石。

基于“点”的评估,其实每块石头都一样。但是位置不同,势能不同。

所以,当你观察一个人或产品机会时,就像你手里拿着一块石头。你是要拿着这块石头站在原地,还是爬上山顶把它推下去成为千钧之势?

再来说“不责于人”。

石头都一样,人都一样。区别取决于它们搭载在哪个“面”上,“面”在哪个“体”上。

如果你选择做一个将军,那你就要找到战略制高点,带大家爬上一座山,从山上推石头下来砸敌人。

这时你会发现,每个士兵的勇气与战斗力都提升了3倍,因为地理优势为团队的每个人都赋了能。

但是作为将军或管理者,不能抱怨士兵或员工不够勇敢,这叫“责于人”。

如果想一切靠员工的“点”的努力来得到,所有的士兵其实都贪生怕死,所有的员工都害怕努力而没有收获。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这才是CEO该干的事。找到外部势能,为你的整个组织赋能。

作为一个CEO,你不应该天天对自己的团队和员工不满意。你应该去找外部势能,为你的组织赋能。

今天能跟着你干活的,都是你能得到的最好的员工。

每一个人,就只是一个当下的“点”,资源都有限。一个“点”,你再抱怨,再压榨,也就只是一个“点”的资源而已。

反过来你要想,大家把自己最好的“点”都给了你。在一个时间周期之后,你会回报给大家什么样的线性收益呢?

在做关键决策的时候,不要被情绪干扰,你要强迫自己,离开牵动你情绪的那个“点”,去看到“线”的方向,去预测这条“线”的周期,并且明确你自己在周期的哪个位置,是哪个“面”在给你赋能。

你要明白外部的势能才是最重要的,不要过于苛求那个跟随你的“点”,这才是决策的关键。

但这确实很难。查理芒格为了把自己训练得客观,用了一生的时间。

人生的选择远比努力更重要。

你的选择应该是一条“线”、一个“面”,甚至是一个“体”的收益。你个人的努力,只是在“点”、“线”、“面“、”体“的既定框架内,作为一个“点”的挣扎而已。

课后作业

我们讲了“求之于势,不责于人”,但是如果势能发生了变化,比如说你所在的行业的风突然之间停了,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呢?

我觉得很难有这样的机会来决定怎么做,风总是有一阵没一阵地刮,多数人无从判断风停没停,我们通过事情的结果来判断当初是不是风停了。

如果真地能感觉到“风突然之间停了”,那就应该设法找下一个风口,寻找下一个能为组织赋能的面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