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媒矿1号矿工解读] 为什么到处刷流量,微信公众号依然在进步?

来源:华佗小知识

比如卖菜的会找托围个里三圈外三圈、电影院线会找托看电影、冷门体育赛事会找学生填满座位、房地产商会招托造成旺盘假象。

但和线下兼职当托相比,在互联网时代,刷流量更是形成一门产业,“养育”了大量的公司和职员。

从纵向的历史角度,新媒矿1号矿工认为这一事件将推动品牌行业的进步。

模糊到清楚

品牌行业有句名言:“企业所投放的广告费总有一半是浪费掉的,但是却没有办法知道被浪费的是哪一部分。”

在传统媒体时代,这确实是个问题。

包括收视率、收听率、传阅率……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说不清道不明。

比如收视率,先不说统计标准不统一,更有说法如想要单部电视剧基础目标平均收视率达到1.4%,每集剧的推广费用为6000元。如达到1.4%及1.4%以上,每集剧的推广费用封顶为7000元。只要有钱,无论什么剧、无论在哪里播,什么时间段,收视数据都可以购买。

但在数字广告时代,情况发生了变化。

因为互联网的数据都是可被记录的,不是你说发行量多少就是多少的。

数字广告领域也兴起了一批按照效果计费的流量变现模式,比如CPC、CPA、CPM、CPP等。

然而,产业化刷流量队伍的出现,将数字广告市场冲击得七零八落。

《国际广告主协会》与互联网反作弊公司White

Ops发布的数字营销反作弊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广告主遭遇虚假流量的损失达63亿美金。

全美广告客户协会(ANA)

和 White

Ops在联合推出的一项关于“数字化广告流量欺诈”的研究表明:从2014年到2015年,全世界范围内有关流量欺诈的基准线都未曾改变过。该研究还表明,广告主们每年都要花费72亿美元来应对流量欺诈。

Integral

Ad Science 验证的影响2016年Q1数字化展示广告的数据表明,有8.3%的曝光量都是虚假流量。

可以说,广告进入到数字时代,但仍无法阻止流量的浪费。

清楚到准确

这与其他自媒体平台,包括微博、今日头条等有了较大差别。多数自媒体平台自身所接广告的流量产生于自媒体创造的内容流量。

但不可否认,刷流量的产业不会就此灭亡,他们会用新的手段继续从事这个有利可图的行当,而微信打击刷流量的做法也不会停止。

(说明:10W+的阅读量以100001计算。)

新媒矿1号矿工介绍:

新媒矿——专注新媒体的传播服务,

独有的数据处理算法让您的传播更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