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齐鲁漫记(三)

来源:华佗小知识
齐鲁漫记(三)

                    曲阜三孔

穿过厚重的城墙,走过小桥,绕过一道道牌坊,轻轻敲叩那朱红的门扉,孔子的至圣庙的门是敞开的。带着一份崇敬的心,豁然迈过门槛,一点点地起走近了孔子的身边。

庙宇里很安静,来来往往的过客都放慢了那匆匆的步履,不敢惊扰了这一代圣人,依稀中仿佛看到了这历史的篇章在一点点地翻阅与倾诉。看到了那个春秋末期的鲁国,在乱世中创设了儒家思想,成就了一代伟人,从此被中国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在以后的漫漫岁月中,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最终把孔子整理编成《论语》,百世流芳。

齐鲁漫记(三)

悠悠2000年的沉淀,让这座庙宇更加气势宏大,历代帝王将相无一都会虔诚地到这里来亲自致祭孔子,根深蒂固般地占据了人们的思想,打上了儒学的烙印。

走过一座座大大小小的碑林,目染那些碑文上的银两,历经两千多年历朝各代近百次增修扩建,成就了今天方园十几里的雄伟大气与传说。九进院落,贯穿于一条中轴线上,左右对称排列,与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

漫步于这样的一个个院落,岁月般的痕迹落于眼中,透过一扇扇木质的窗扉,定格于是那一幅幅安静恬静的画卷,更显出那份幽静与古朴。不知每年九月的祭孔大典又会上演怎样的一份经典文化与绝世风采。

从孔庙出来往前直行,再往左转,是一条汫深的巷子,一字排开的小摊上摆满了各种篆刻在竹子上的“论语”,让人好似看到了圣人们在传授弟子讲学的埸景。几分钟的路程,在沉思中历史的画卷轻轻挥去,展现于我们面前的就是那圣人的府上—又称圣府。

千年的风霜浸染了这座厚实的宅院,红边黑漆的大门上镶嵌着狻猊铺首,一路走过的一道道门,承袭了那千百年来孔府在封建社会中的显赫地位与堂皇威严。

古朴的院落宁静又整洁,从那青砖搭建的拱园形的门洞穿过,让我们这些过客忍不住地停下自己的步伐,从里走出来,好像看到了孔家后人们的身影在一一穿行。

空旷的后花园,在这春风的映衬下愈发显露出曾经的风姿。小憩的片刻,远远望去,有山、水、林、曲桥、还有水中石岛、乘凉的花厅、赏月的凉台、焚香读书的坛屋。园内还有一株近400年的“五君子柏”,一树五枝,中生一株槐树,因此又名“五柏抱槐”,有诗赞曰:五干同枝叶,凌凌可耐冬。声疑喧虎豹,形欲化虬龙。曲径阴遮暑,高槐翠减浓。天然君子质,合傲岱岩松。

最后的一站是那孔林,又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占地是孔庙的十几倍。孔林中的神道长达1000米,苍桧翠柏,肃穆庄严,那丛林中的一个个坟茔,静静地座卧于这片安静的土地中,用那无声的语言诉说了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

齐鲁漫记(三)

享殿之后,正中大墓为孔子坟地,墓前放满了祭奠他的鲜花,色彩斑斓,五彩缤纷。高大的墓碑上篆刻着“大成至圣文宣王墓”。静静地祭奠朝拜,默默地凝视瞻仰,安静的心一如这里的苍松翠柏。

在这片深邃的土地上,圣人的最后归宿,在沉静中福慧圆满。悄悄地离去,风尘掩埋了这些如烟旧事,但圣人的博大精髓却永世长存,永留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