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预算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完整性原则。预算必须包括所有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内容,以便全面反映的财政活动。2.统一性原则。在分级财政中,和地方各级预算必须按统一的预算科目,统一的口径、程序来计算、填列和编制统一的预算,以保证整个财政活动的连续性和整体协调性。3.可靠性原则。可靠性原则也称为谨慎性原则,是指各级预算必须建立在积极、稳健、可靠的基础上,有充分而确实的依据,预算数应尽量准确地反映可能出现的结果,保证预算能得到真实可靠的执行。4.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是指预算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预算的成立、预算执行中的调整和预算执行结果都必须经过立法机关审查批准。5.公开性原则。预算反映了的活动范围、方向和,与全体公民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预算的内容及其执行情况,除少数涉及同家秘密的信息外,必须明确并采取一定的形式公之于众,便于人民代表理解和审查,并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同时,财政收支计划的制定、执行、执行中的调整和决算与评估的过程,应向社会公众公开。6.年度性原则。预算编制和执行,都要有时间上的界定,即收支预算的起讫时间。预算起讫时间通常为一年,称为预算年度。必须按照法定预算年度编制预算。预算要反映全年的财政收支活动,不允许将不属于本年度财政收支的内容列入本年度预算中。预算年度有历年制和跨年制两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第十三条 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