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1】
根据教育局要求, 按照学校延时开学教学工作方案,坚持教师线上指导与学生居家自主学习相结合, 天赉小学一年级数学组经过讨论与准备, 开展了有序的线上教学工作。
一、 线上教学活动
网络教学第一天, 家长反馈名师直播课堂效果较好,同时反映部分学生因网络卡顿影响观看。 老师们及时调整策略, 把精选的微课和录制的视频推荐给孩子, 再针对重点知识进行在线辅导, 保证全体孩子掌握知识。 在孩子们观看直播的同时, 一年级数学组成员也认真听课做笔记,并且全天候为学生答疑解惑, 限度减少疫情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影响。
二. 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主要采用作业盒子发布, 学生在线提交作业后,系统自动批改, 在所有学生提交后教师及时总结反馈, 并进行针对性的一对一辅导, 书面作业则是一一点评。 虽然是隔空教学, 但是老师依然是兢兢业业地辅导学生、 一丝不苟地批改作业。
三、 改进措施
虽然教师们尽心尽力做了很多工作, 但难免出现一些问题。 个别家长对线上教学不重视, 孩子不能完成作业。老师们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让家长对特殊时期的工作方式能够理解, 从而重视孩子的学习!另外, 电视、 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较长会影响孩子视力, 所以尽可能减少电子作业加强书面作业。 为避免刷屏减, 轻家长的负担, 进行小组抽查, 批改作业。
停课不停学, 隔空不隔爱。 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 纵使病毒猖獗, 我们也能创新教育思路, 提高教学手段, 完善教学方式, 为天赉的娃们创造更好的明天!
总结【2】
受疫情的影响, 假期延长, 为了让孩子们“停课不停学” , 我们一二年级老师和学生在中心校和校委会的安排下从 2 月 10 日到 2 月 15 日进行了为期 5 天的线上教学。现将一二年级网络的教学情况总结如下:
1、 认真按学校的课程表上课, 每天早上 7: 50 以前都能及时开启打卡模式, 进行一天的工作, 语文老师提前都会在钉钉群或微信群给学生布置具体的关于诵读的学习任务或预习新课, 8: 00 准时开启一天的晨诵课, 并让学生进行诵读打卡, 家长们把孩子诵读的视频发到群里, 个别老师还会对学生的诵读进行适当的指导。 分享直播链接, 提醒孩子们 10: 00 准时进行市局直播的在线学习之后进行班级内部直播学习的知识落实与督促, 在班级直播时能进行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及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完成每节课的学习任务, 并及时在家校本里布置当天的作业。
2、数学老师每天的 9:00-9: 40 都给学生布置适当的计算训练为下午的市局直播课做好准备, 每次的直播课完后在班级群里对学生本节课的重难点加以辅导, 在家校本布置适量的作业并进行详细的批改。
3、大部分家长还是能积极配合老师完成各项打卡任务,作业提交及时, 有个别家长由于上班, 爷爷奶奶照看, 不会操作, 作业不能及时上交。
4、 由于线上授课是老师、 家长、 孩子们第一次接触,难免存在着许多问题, 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少, 没办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重难点落实的效果不是太好。总之, 网络教学是一套全新的教学方式, 既方便又灵活快捷, 需要我们去不断地学习和适应。
总结【3】
为了让孩子们在疫情爆发期间停课不停, 我们在前几天就进行了钉钉网络直播的培训。 培训后, 我也在班级群中进行了家长观看钉钉直播的使用方法。 培训完了之后,昨天我们在班级钉钉群进行了一个试播。
在试播过程中发现了诸多问题。 很多孩子家庭里头没有电脑, 用家长的手机来看的话, 出现以下问题, 网速跟不上。 有很多家长反映总是卡, 我播的画面看不到, 声音听不清楚就过去了。 手机屏幕太小孩子, 看不清课件儿,时间长了眼睛疼。
在试播过程中, 我就发现跟孩子们的互动很少, 我只是在关注着我如何使用这个钉钉直播, 把我要讲的内容讲出来, 讲清楚, 让孩子们知道这是什么。 但是呢, 我只是盯着电脑屏幕看, 看不到学生, 即使有对话框, 但是我不能一心二用, 无法关注到孩子的学习, 这就得依靠家长了。可是呢, 家长们一直在调试着电脑或手机, 也无法关注到孩子。 然后孩子和我, 我们中间是完全割裂的状态。 老师不能根据孩子的表现来调整自己的教学的重点, 难点方法。总之就是说, 我只是在讲而已。
因为昨天钉钉试播的效果不好, 昨天晚上跟家长学习了利用河南省教育厅发布的网上学习的方法, 让孩子们尽量利用电视去看。 今天就让学生利用电视去看, 但是呢,家长们看完之后, 在群里头都反映一个问题。 就是说老师讲啊讲, 没有给孩子们留足够的时间去思考, 去记忆。 有文化基础的家长在孩子网络学习时, 学习后都能够按照要求去做, 甚至查漏补缺, 及时再次讲解, 有很好的效果。可我们班大部分家长是外来务工人员, 不能做到。
总结【4】
2020 年 2 月 x 日晚上七点半, 我首次尝试了和班上的孩子进行“线上教学” 。 总的来说, 我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从课后反馈情况来看, 孩子们这节课的学习效果还是不错的。 但是, 一节课上完之后, 进入教学反思环节, 还是想写一写从首次“线上教学课”中收获到的“得”与“失” 。
一、 课前准备: 一切皆从磨砺出
虽然一节课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 但课前的准备工作却是格外“磨” 教师的。 尤其是对于从未涉足过的“线上教学” , 更是“磨” 上再加一层“磨” 。
1、 磨教学平台
在即将开始的这节特别的课堂上, 没有我熟悉的三尺讲台, 没有我熟悉的方块黑板, 没有我熟悉的小巧粉笔,只有我面前的笔记本电脑和手掌大的鼠标, 我该怎么上这节课呢?我该用什么教学平台上这节课呢?我该先从哪儿着手进行备课呢?这都是我脑海中冒出的一个个问号, 这都是我需要面临的一道道难关。 一片茫然, 真的可以用来形容我当时的心情。 幸好, 2 月 6 日下午四点, 亚老师为我们开展了一节网络直播的培训课。 直播课的时间不长, 但却是干货满满。 它及时解答了我心中的疑惑, 拨开了我心中的谜团。 直播课结束, 我退出了直播间, 但我并没有离开电脑前, 我想趁热打铁, 先解决该采用什么教学平台的问题。 对于几乎算得上是“网盲” 的我来说, 从纷繁迷人眼的众多教学软件中, 选择一个适合我教学的应用软件, 还是具有一定程度的困难的。 生活中的时间也许过得很慢,但电脑前的时间总是流逝得飞快。 经过近两小时的摸索、试用, 最后我还是决定化繁为简, 就用我和家长们最常用的 QQ 群。 我也想明白了, 教学平台毕竟只是一种服务于教学的媒介, 有时候越简单反而越有效。 大道至简, 方为正途。
2、 磨教学内容
选定了教学平台后, 进入备课的关键环节, 确定教学内容。 遵循“正式开学前不讲新课” 的规定, 我把教学内容的选择范围, 放在了课外。 于是, 我打算从我们班孩子人手一本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中选择教学内容。 这本书是我在课余诵读时间中, 带领孩子们一起进行经典诵读的课外补充教材。 就这样, 确定了首节“线上课” 的教学内容为王昌龄的代表作《从军行(其四) 》 。
《从军行(其四) 》 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古从军行》 组诗中的第四首, 这首诗反映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 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 而“从军行” 是乐府旧题, 内容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 我们在四年级上册刚刚学过的王昌龄的另一首代表作《出塞》 , 正好可以先从“温故而知新” 开始导入新课。
这首诗的一、 二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颇具画面感, 我在引导学生诵读这两句诗时, 不妨可以引导他们利用以前的学习认知, 试图在头脑中构建这样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画卷: 青海湖上空, 长云弥漫;湖的北面, 横亘着绵廷千里的隐隐的雪山; 越过雪山, 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 再往西, 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 对于这几个关键的地名, 我可以展示一幅中国地图, 使他们眼中有“地图” , 脑中有“画卷” , 进而再发展到心中有“感悟” 。 比如, 那一个“孤” 字就写尽边疆环境的恶劣, 写尽戍边生活的艰苦,写尽将士内心的孤寂, 写尽保家卫国的自豪。
这首诗的三、 四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则是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的。 黄沙万里, 频繁的战斗磨穿了守边将士身上的铠甲, 而他们壮志不灭, 不打败进犯之敌, 誓不返回家乡。 一个“穿” 字,一个“终” 字对仗工整、 遥相呼应, 这二字中所包涵的意蕴深刻, 所概括的内容丰富: 虽然戍边时间漫长持久, 虽然边疆战事频繁艰苦, 虽然将领内心想念家乡, 虽然战士心中思念亲人, 但报国壮志依然坚定, 但卫家信念不可磨灭。 “穿金甲” 的战斗越艰苦, “终不还” 的决心便越显铿锵。 对于四年级的孩子, 也许暂时还无法有多么深刻的体悟, 但可以通过配大漠战场图、 沙场征伐声来塑造声临其境之感。
二、 课中教学: 此时无生似有生
万事俱备, 只欠和家长约定好上课时间。 因为“线上”课毕竟不同于“线下” 课, 怎样才能保证高效的课堂教学质量?怎样才能使电子产品恰当地服务于教学?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合理地使用电子产品?这不得不成为执教教师在课前需考虑的问题。 于是, 和家长约好上课时间的同时,也要求家长陪同孩子一起完成本次的学习过程, 我相信有家长为伴, 孩子的学习劲头会更足。
经过一番前期准备, 2 月 7 日晚七点二十分, 我如约提前十分钟进入直播间, 我和家长、 孩子们作了一个简短的图像、 声音测试, 在确认一切顺利后, 身处网络两端的我们便开始了这节形式独特的“古诗鉴赏课” 。此时, 我的身边没有学生迎面相对, 只有电脑形影陪伴。 因为是第一次上这种“线上课” , 因为我们师生暂别了一个寒假, 所以我先从统编本四年级上册我们学过的 21课中的两首古诗《出塞》 、 《凉州词》 开始, 和这些“不照面” 的孩子共同回顾了边塞诗的诗歌特点, 以及诗人王昌龄的诗作特点。 通过连麦抽背、 信息栏反馈, 本不太适应这种“新课” 的师生双方, 在渐渐找到了“上课” 的感觉之后, 我们开始了今天《从军行(其四) 》 的学习之旅。
三、 课后反思: 绝知此事要躬行
虽然课前的准备时间很长, 但课上的四十分钟好似过得很快。下课之后, 我和几位家长并没有直接退出直播间,针对本课的教学形式及孩子们的学习效果, 进行了简单的沟通和交流, 比我更熟悉电子媒介的年轻家长们也向我提出了更好地利用这种教学平台的建议。 下线之后, 我也对这种新型的教学形式进行了自己的总结和反思——
1、 “线上教学” 之得: 既有师法又变通
学习应该既不囿于学校围墙之内, 又不困于时间、 地点之限。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特殊时期, “线上教学”以其时空上的自由性, 在 x 庚子年这个漫长的寒假尾声,成为沟通师生双方教与学的首选方式。 2 月 7 日晚上七点半, 当我打开摄像头, 与镜头另一端近一个月 没见面的孩子在屏幕上相见时, 都颇感亲切而新鲜。短暂的交流之后,进入诗歌的学习, 熟悉的课堂感觉又回来了, 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中, 在诗歌的一诵一读中, 也能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也能够品味到诗歌的意韵。
2、 “线上教学” 之失: 欲说还休意未尽
经历了四十分钟的“线上直播教学课” 之后, 我对着屏幕那端的孩子们宣布下课的一刹那, 虽然顺利完成了备课时的预设教学任务, 虽然孩子们基本上也达到了学会当堂诵读诗歌的学习目标, 但我心中总有种意犹未尽之感。究其原因, 在这节直播课中, 我没有像平时在线下课堂中,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充满童真的小脸上, 由学前“若有所惑”的眉头微蹙到学后“若有所获”的双眉舒展。 小小的屏幕,了我对师生之间“心心相印” 的感悟与想象。 虽然摄像头也可以让孩子们看到老师熟悉的面容, 但无法让老师看到全班孩子一只只高高举起的小手; 虽然麦克风可以让孩子们听到老师亲切的声音, 但无法让老师听到全班孩子叽叽喳喳的讨论声。
想想, 不管是目前网络平台的“线上教学”猛火热炒,还是个别发声的“线上教学”冷静思考。 所谓“教无定法”。非常时期, 先不妨采用“线上教学” 的变通之法。 回归正轨, 将更能体悟“线下教学” 的情境之妙。 两相结合, 博采众长, 方显“教学有法” 。 2 月 10 日“线上教学” 模式将正式启动, 三月 份的“线下教学” 肯定也会如期而至。刘勰说: “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 ” 首次尝试“线上教学” 之后的反思, 是为了今后无论是“线上” ,还是“线下” 的教学之路, 都能够砥砺前行。 因为, 只有亲历“实战操作” 的得与失, 方能体会“纸上谈兵” 的深与浅。
总结【5】
一场突如其来的战役到来, 我们看不见它, 却深受其害。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打乱了我们的生活。 这对于即将要开学的我们来说, 更是不知所措, 就在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 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学” 让我们有了头绪。在看到“停课不停学” 的文件后, 学校就通过钉钉直播给我们培训如何操作, 怎么样去开展直播, 学校也就疫情防控时期停课不停学做出了具体的安排, 各个年级、 教研组也纷纷召开会议, 认真对如何落实“停课不停学” 进行了研讨。
“停课不停学” 目的在于通过先进的网络手段, 借助智能手机、 平板、 电脑等多种媒介, 让学生在居家隔离的这段时间, 由任课老师通过网络授课的方式, 限度的减少因为延期开学对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 对于大部分老师来说, 在线授课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通过一周紧锣密鼓地准备, 在开始直播之前我们进行了线上测试, 确保孩子能够顺利收看。 直播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互动区域和学生进行适时的互动, 便于老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一开始用手机发起直播, 发现用手机直播,画面晃动厉害, 非常影响听课效果。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方式, 我改为使用钉钉直播课进行线上教学, 我也在几次试播中慢慢有了一些经验, 总结如下:
1. 双击需要进行直播的钉钉班级群;
2. 在发消息的区域有一排图标, 当光标移动到“发起直播” 时点击, 在群最上方就会出现“发起直播” 的一排图标, 点击“开始直播” ;
3. 选择“屏幕分享” 模式, 将钉钉最小化, 打开桌面上保存的 ppt, 点击放映, 就可以授课了;
4. 在讲课的过程中, 老师要注意关注互动区域, 学生如果有疑问, 老师要适时进行答疑讲解, 及时和学生互动;
5. 课程结束, 鼠标移动到电脑上方, 就会出现刚才发起直播时的一排图标, 点击“结束直播” , 直播课结束。我在发起直播时选择了保存, 这样大家就可以在群里看直播的回放, 电脑和手机观看直播的打开方式略有不同: 手机观看直播或回放, 需要打开群页面右上方的“?”图标,点“直播回放” , 就可以看到观看直播过的内容, 也可以自己发起直播; 电脑上观看回放时, 要点击钉钉群右上方“直播回放” 的图标, 选择自己需要的视频进行回放。
线上发起直播还可以进行多群联播, 这也意味着一个老师授课, 同年级的所有班级学生可以同时听课, 其他老师则可以参与学生的互动。 这样的讲课方式, 不但锻炼了老师的能力, 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感兴趣的一种学习方式。线上直播给我们带来了方便, 也给孩子们的学习创造了机会。 线上教学在继续, 老师学生的学习在继续, 希望疫情赶快过去, 期待与学生见面。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