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罪主要涉及中介证明文件管理秩序,犯罪对象为国家有关市场的管理秩序。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出具证明文件有重大失实,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主观要件为过失。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只有中介组织及人员承担相关职责时才能构成本罪。
法律分析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国家有关市场的管理秩序,犯罪对象是指资产评估报告、验资证明、验证证明、审计报告等中介证明。其中资产评估报告,是指资产评估人对公司的物产、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资产折抵资本经过评估所出具的报告,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同成立的发起人以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为自己股款折资本的,其在公司中所持的股份数额,应由资产评估师评估;公司解散时,对其资产也应当评估。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严重不负责任,出具的证明文件有重大失实,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首先、要有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这是构成本罪的前提,如果工作认真负责,完全因受蒙蔽无法发现或确因水平、能力的而没有发现的,则不能以本罪论处。严重不负责任,既可以表现为该为而根本不为、也可以表现为马马虎虎草率应付,不认真而为。前者如资产评估时不评估,验资人员不验资,验证人员不验证、审计人员不审计等等。这种完全的不作为是以过分相信为基础的。过分相信,应有相当的基础,如公司经营作风好、资信能力强等。如果明明知道公司经营管理混乱、资信能力很差,不讲信用而仍不作为甚或收受贿赂的,则不能以过失论,构成犯罪,对之应以中介组织人员提供虚明文件罪论处。后者如走马观花,不作全面认真仔细的审查、核实就出具有关证明文件。其次,必须造成了证明文件重大失实。失实,是指证明文件有虚假内容;重大失实,则是指内容与实际情况存在重大出入,与事实不符,如全部内容失实,重要内容失实等。最后,必须造成了严重后果。没有造成实际危害后果或虽造成危害后果但不是严重后果,也不能以本罪论处。所谓严重后果,主要是指给国家、公司、股东等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的;造成市场秩序甚至社会严重混乱的;等等。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只有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及人员,才能构成本罪,其他单位或个人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所谓资产评估人员,是指法定资产评估机构中的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承担资产评估职责的人员;所谓验资人员,是指法定验资机构中的注册会计师等承担验资职责的人员;所谓验证人员、是指法定验证机构对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信性进行审查、核实的人员:所谓会计人员,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中的会计师;所谓审计人员,是指审计师事务所中对公司的财务会计报表、公司在合并、分立、清算时的审计业务以及法律、行规规定的其他业务进行审计的人员;所谓法律服务人员、是指律师审务所中的律师以及其他从事法律服务的人员,至于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则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及律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过失,即应当预见自己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可能造成证明文件的重大失实,并产生严重后果,却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虽有预见但却轻信能够避免,因而造成证明文件的重大失实并发生了严重后果。故意不能构成本罪,构成犯罪的,应以中介组织人员提供虚明文件罪论处。
除了《刑法》外,《资产评估法》《会计法》《环境保》《产品质量法》《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也对相关中介人员在出具评估报告、财务会计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产品质量检验结果等时严重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进行行政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均作出了相应的专门性规定。
拓展延伸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及人员,如果故意提供虚明文件,或者明知是虚明文件仍然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将构成本罪。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条的规定,中介组织或中介人员提供虚明文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中介组织或中介人员提供虚明文件,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因此,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及人员,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确保提供的证明文件真实有效。否则,如果故意提供虚明文件,或者明知是虚明文件仍然提供给他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结语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国家有关市场的管理秩序,犯罪对象是指资产评估报告、验资证明、验证证明、审计报告等中介证明。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严重不负责任,出具的证明文件有重大失实,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只有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及人员,才能构成本罪。主观要件为过失,即应当预见自己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可能造成证明文件的重大失实,并产生严重后果,却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虽有预见但却轻信能够避免,因而造成证明文件的重大失实并发生了严重后果。本罪在《刑法》外还有其他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定,如《资产评估法》《会计法》《环境保》《产品质量法》《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关于适用《刑事诉讼法》的解释(2012-12-20) 第七十一条 据以定案的书证应当是原件。取得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使用副本、复制件。
书证有更改或者更改迹象不能作出合理解释,或者书证的副本、复制件不能反映原件及其内容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书证的副本、复制件,经与原件核对无误、经鉴定为真实或者以其他方式确认为真实的,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最高人民关于适用《刑事诉讼法》的解释(2012-12-20) 第二百零 强制证人出庭的,应当由院长签发强制证人出庭令。
人民刑事诉讼规则(试行)(2012-11-22) 第二百零六条 询问证人,应当问明证人的基本情况以及与当事人的关系,并且告知证人应当如实提供证据、证言和故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但是不得向证人泄露案情,不得采用羁押、暴力、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获取证言。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