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合同违约终止的具体情形有哪些?

合同违约终止的具体情形有哪些?

来源:华佗小知识


预期违约、不履行、迟延履行和不适当履行是合同违约的四种情形。预期违约指在合同履行期限前一方明确表示或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不履行指完全不履行合同义务;迟延履行指在合同履行期限届满未履行债务;不适当履行指履行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这四种情形都可以导致违约责任的产生。

法律分析

(一)预期违约

即在合同履行期限到来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的行为。我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明确规定:“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满之前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由此可以看出预期违约分为明示违约和默示违约两种形式,且守约方有选择权,可以积极要求赔偿,也可消极等待。

(二)不履行

即完全不履行,指当事人根本未履行任何合同义务的违约情形。从不履行的原因看,既可能是当事人虽然能够履行但是拒绝履行,也可能是当事人不能履行债务。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或拒绝履行债务,债权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追究债务人的违约责任。

(三)迟延履行

指合同履行期限届满而未履行债务。包括债务人迟延履行和债权人迟延履行。债务人迟延履行是指合同履行期限届满,或者在合同未定履行期限时,在债权人指定的合理期限届满,债务人未履行债务。债权人迟延履行表现为债权人对于债务人的履行应当接受而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即迟延接受履行。

(四)不适当履行

即指虽有履行但履行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的违约情形。包括瑕疵履行和加害给付两种情形。瑕疵履行是指一般所谓的履行质量不合格的违约情形。加害给付,是指债务人因交付的标的物的缺陷而造成他人的人身、财产损害的行为。

结语

根据以上所述,合同违约可分为预期违约、不履行、迟延履行和不适当履行四种情形。预期违约包括明示和默示违约,守约方可选择积极要求赔偿或消极等待。不履行指完全不履行合同义务,债权人可解除合同并追究违约责任。迟延履行指合同期满未履行债务,可分为债务人和债权人的迟延履行。不适当履行指履行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包括瑕疵履行和加害给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九条:当事人一方未支付价款或者报酬的,对方可以要求其支付价款或者报酬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