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有什么关系

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有什么关系

来源:华佗小知识


摘要:在法律上,有意思表示和法律行为这两个名词,很多人搞不清楚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之间的关系和区别,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捋一捋。

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有什么关系

1、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的关系,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意思表示和什么是法律行为。其次知道两者的构成要加、法律效力、特征,从而判断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2、从二者的概念上来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依照意思表示内容发生法律效果为目的的行为。即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的核心,没有真实意思表示,该行为就不算是法律行为。

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的区别

1、两者的概念

意思表示:指向外部表明意欲发生一定私法上法律效果的意思的行为。

法律行为:人们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

2、意思表示的构成要件和法律效力

(1)构成要件

其构成要件可分为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

客观要件:是指在外表上可以看出其法律意思的效果,即在客观上可认识其在表示某种法律效果意思。

主观要件:指内心的意思,分为行为意思,即表意人自觉地从事某种行为;表示意识,即行为人认识其行为具有某种法律行为上意义;效果,即行为人欲依其表示发生一定法律效果。

(3)法律效力

意思表示的拘束力,亦即意思表示的成立效力。意思表示一旦成立,表意人须受其约束,非依法律,不得擅自撤回或者变更的法律效力。意思表示作成后,将要影响表意人、相对人或第三人的利益。

3、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和特征

(1)构成要件

法律行为的成立必须具有下列条件:

①必须是出于人们自觉的作为和不作为。无意识能力的幼年人、疯癫、白痴,精神病,以及一般人在暴力胁迫下的作为和不作为,都不能被视为法律行为。

②必须是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而具有外部表现的举动。单纯心理上的活动不产生法律上的后果,如虽有犯罪意思而无犯罪行为的,不能视为犯罪,也不能视为法律行为。

③必须为法律规范所确认,而发生法律上效力的行为。不由法律调整是不发生法律效力的。

(2)特征

法律行为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①法律性

法律行为是法的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法律规定的、具有法律意义、可以用法律进行评价的人的行为。②社会性

法律行为作为人的活动,具有社会性的特征。

③意志性

法律行为是能够为人的意志所支配的行为,具有意志性。法律行为是人所实施的行为,受人的意志所支配。

总的来说,意思表示是法律关系的重要前提和要素,是法律关系执行的核心,行为法律是意思表示的执行方式。如果没有意思表示的话,行为法律也是没有意义的。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