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判断是否犯罪的依据是什么

判断是否犯罪的依据是什么

来源:华佗小知识


一、犯罪的客体:是指犯罪行为侵犯的、中国刑事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二、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刑法所规定的犯罪活动的客观事实特征,包括危害社会的行为、危害后果及其因果关系等。

三、犯罪的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或者单位。

第一,关于自然人,刑法规定只有达到一定年龄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才能成为犯罪的主体。

一、网络犯罪构成

网络犯罪的构成如下:

1、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2、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的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

3、犯罪客体是指计算机网络犯罪所侵害的,为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4、客观方面是刑法所规定的、说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侵害的客观外在事实特征。

二、性骚扰能否追究刑事责任

性骚扰是否追究刑事责任,需视其情况而定:

1、如果是轻度骚扰,没有构成犯罪,一般不会追究刑事责任;

2、只有情节严重,构成强制猥亵、侮辱罪,才会追究刑事责任。

追究刑事责任的条件是行为人的犯罪行为具备以下犯罪构成:

1、犯罪客体,即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2、犯罪主体,即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或单位;

3、客观方面,即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

4、主观方面,即犯罪主体对自己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