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牙余论一词,意指微小的赞许之辞,如同不费力气的奖励话语。此词源于《南史·谢眺传》中的记载,原文提到:“士子声名未立,应共奖成,无惜齿牙余论。”这句话强调了对于有潜力的人应该给予鼓励,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
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中,有这样一句话:“欲烦先生不惜齿牙余论,使令弟弃刘备而事东吴。”这里的意思是请某人不要吝啬自己的赞许之词,帮助自己的弟弟改变立场。
齿牙余慧这个词语,实际上是“齿牙余惠”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意指为他人说好话。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公孙九娘》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生乃坐,请所命。曰:‘令女甥寡居无耦,仆欲得主中馈。屡通媒妁,辄以无尊长之命为辞。幸无惜齿牙余慧。’”这段话中,一个男子请求媒人帮助说好话,以便他能够娶到心仪的女子。
此外,在和邦额的《夜谭随录·苏仲芬》中,也有类似的用法:“夫隐恶扬善,现功德,何惜齿牙余慧,而必以朴讷为耻。”这句话强调了隐藏缺点宣扬优点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说好话的重要性,不要因为怕别人觉得你虚伪而不愿意说好话。
总的来说,齿牙余论、齿牙余慧和齿牙余惠这几个词语都强调了说话的力量,以及在适当的时候为他人说好话的重要性。它们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不要吝啬自己的赞许之词,有时候一句简单的赞扬可能会对别人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