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种观点: 法律分析:犯罪动机的形成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因:一、需要不能满足。二、缺乏调节能力。三、采用犯罪手段。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第3种观点: 犯罪动机的四种形成机制是政治动机、财物动机、性动机、报复动机。严格来说,当论及犯罪动机来自于人的需要的时候,实际上意味着犯罪动机来自于人的需要的不能满足,违法者认为,现实条件没有充分保证满足他的实际需要或者臆想中的需要,这就是违法者实施违法行为的动机的基础。一、犯罪动机的四种形成机制⑴政治动机,指出于一种需要而产生的犯罪动机;⑵财物动机,指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等方面物质需要而产生的犯罪动机;⑶性动机,指为了满足性本能的需要而产生的犯罪动机;⑷报复动机,指基于报复而产生的犯罪动机。二、按照我国刑法学教科书的定义所谓犯罪动机就是指刺激、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或思想活动,它回答犯罪人基于何种心理原因实施犯罪行为,故动机的作用是发动犯罪行为;说明实施犯罪行为对行为人的心理愿望具有什么意义。要明白什么是犯罪动机,先要了解动机的概念。恩格斯曾指出:“就个别人说,他的行为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和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是指由内在需要决定的犯罪动机的特殊性。通常认为,犯罪动机具有的性质。犯罪动机无论其本身的社会性质如何,在它推动下产生的行为都是危害社会的行为。综上所述,把犯罪动机与其所导致的犯罪行为联系起来,就会看出犯罪动机具有性。绝大多数诱发犯罪的动机都是的或非公益的,从心理学上讲,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没有需要就不可能产生动机。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