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种观点: 犯罪动机的分类如下:1、政治动机,指出于一种需要而产生的犯罪动机;2、财物动机,指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等方面物质需要而产生的犯罪动机;3、性动机,指为了满足性本能的需要而产生的犯罪动机;4、报复动机,指基于报复而产生的犯罪动机;5、自尊动机,指为了满足某种变了形的自尊的需要而引发的犯罪动机;6、友情动机,指为了满足某种非社会化友情需要而导致的犯罪动机;7、妒忌动机,指因妒忌而产生的犯罪动机;8、戏谑动机,指出于追求刺激而产生的犯罪动机;9、恐惧动机,指因害怕而引起的犯罪动机;10、好奇动机,指出于好奇心而产生的犯罪动机;11、其他动机,如大义灭亲行为中正义感动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十五条 【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第3种观点: 法律主观: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区别: (1)从顺序上看,犯罪动机产生在前,犯罪目的产生在后。 (2)同一性质的犯罪,犯罪目的相同,犯罪动机则可以各种各样。 (3)犯罪目的既可以影响量刑,还可以影响定罪;犯罪动机主要影响量刑。法律客观:《刑法》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