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胆结石艾灸哪个位置

胆结石艾灸哪个位置

来源:华佗小知识
艾灸对胆结石的作用

艾灸通过局部给药,药力直达病灶,有效缓解胆结石的腹痛腹胀、呕吐及恶心等症状,逐渐将结石溶碎并排出,全面调理气血平衡,标本兼治,从而起到治疗胆结石的效果。

胆结石艾灸哪个位置

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胆俞: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神厥:在腹中部,脐。

日月:在上腹部,当乳头直下,第七肋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大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曲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合谷:在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重点的桡侧缘凹陷中。

内关: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中皖:在前中线上,脐上4寸。

足三里:屈膝,在髌韧带外侧凹陷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丘墟:在足外踝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至阳: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胆囊穴:在小腿外侧上部,阳陵泉下2寸处。

气滞证所致胆结石取穴

主要症状:右上腹胀满隐痛,或阵发性绞痛,痛印肩背,或伴随胃脘部痞满,厌食油腻,舌质淡红,舌苔白或微黄,脉弦细或弦紧。

艾灸取穴:阳陵泉,胆俞,神厥,日月,太冲。

功效:疏肝散结。

湿热证所致胆结石取穴

主要症状:右上腹疼痛,呈阵发性加剧,严重者绞痛难忍,痛引肩背,伴随沉重感,高热寒战,口苦咽干,恶心呕吐,或出现尿黄,大便秘结,右上腹压痛,重者肌紧张,拒按,有时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

艾灸取穴:大椎,曲池,合谷,神厥,日月,太冲穴。恶心呕吐加内关,中脘穴;绞痛加足三里,丘墟穴。

功效:清热利湿,软件散结。

艾灸治疗胆结石施灸方法

1.用艾条温和灸,将艾条点燃,施灸者右手持艾条垂直悬起于穴位上,约离皮肤一寸,直接照射,以患者觉得温热舒服,以致微有热痛感觉为度,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1次,7次为一个疗程。

2.用少许蒜汁或油脂先涂抹于施灸穴位皮肤表面,再将艾炷放置在选定的穴位上,用中,小艾炷施灸,每穴3-5壮,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