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家技术奖985高校初评通过率出炉。从申报数来看,清华大学最多,共49件。浙江大学排名第二,共38件。北京大学排名第三,共37件。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四,共27件。华中科技大学排名第五,共22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排名第六,共19件。哈尔滨工业大学排名第七,共18件。同济大学排名第八,共17件。复旦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并列排名第九,各有16件。四川大学排名第十一,共15件。天津大学排名第十二,共14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南大学并列排名第十三,各有13件。武汉大学排名第十五,共有12件。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到,C9名校申报的数量,均进入了前十五名。C9 名校在 2025 年国家三大科技奖申报中数量领先,源于其长期积累的综合优势与战略布局。
第一,顶尖资源高度集聚。
C9高校作为国家首批“985 工程”和“双一流”A类建设高校,科研经费投入远超其他院校。2025年数据显示,清华大学科研经费达395.17亿元,浙江大学352.31亿元,分别位居全国第一、第二。
充足的资金支撑了尖端设备购置(如中国科大参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LHC实验的探测器升级)和跨学科平台建设(如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同时,C9高校拥有全国近40%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如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暗物质物理全国重点实验室),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技术转化的完整链条。
第二,顶尖人才梯队优势显著。
C9高校汇聚了全国最密集的高端人才。以清华大学计算机类学科为例,其拥有院士8人、ACM/IEEE Fellow18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52人。
同时,各校通过“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准长聘制”等创新机制吸引青年学者。如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27岁博导峰团队,依托学院“特区”在知识蒸馏领域取得突破;南京大学“智新青年学者”计划为入选者提供年薪60万元起、科研经费200万元及人才房等支持。这种“老中青”结合的人才结构,既保障了学术传承,又注入了创新活力。
第三,跨学科与国际合作深度融合。
C9高校通过实体化交叉研究机构打破学科壁垒。南京大学成立未来机器人专业,整合电子、机械、计算机等学科资源,以项目驱动培养复合型人才;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联合临床医院,研发出全球首个人类健康与疾病蛋白质组图谱。
此外,C9高校国际合作成效显著。中国科大参与LHC实验的三个合作组,在希格斯玻色子研究中贡献关键技术;清华大学与法国巴黎交叉科学研究院联合培养双硕士,推动互联网创新设计领域的国际协同。
第四,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成熟。
C9高校通过“创新联合体”“校企联合实验室”等模式加速成果转化。西安交通大学“锂云科技”团队将电池机理与AI算法结合,开发出数字孪生运维模型,获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苏州与C9高校共建161家产学研机构,推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技术落地。
各校通过“6352”工程(如西安交大)、“专利拍卖季”等平台,建立“实验室—企业—市场”的快速通道,2025年C9高校横向科研经费占比普遍超过40%。
第五,支持与战略导向。
国家“双一流”建设动态调整机制向C9高校倾斜资源,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自主确定学科方向,探索特色发展路径。而强基计划、基础学科“101 计划”等强化基础研究布局,2025年C9高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奖受理项目中占比达38%。
这种“目标导向+自由探索”的科研生态,使C9高校在量子信息、人工智能、深空探测等战略领域持续突破。
综上,C9高校凭借资源、人才、机制等多重优势,形成了“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应用”的良性循环,其在国家三大科技奖中的领先地位,既是对历史积淀的回报,也是未来引领科技创新的起点。
从2025年国家三大科技奖初审通过率来看,兰州大学共1项申报,1项通过,通过率100%,排名全国第一位。湖南大学申报五项,通过三项,通过率达到60%,排名第二位。北京师范大学申报两项,通过一项,通过率50%,排名第三位。
东北大学申报五项,通过2项,通过率40%,排名第四位。山东大学申报,通过3项,通过率37.5%,排名第五位。上海交通大学申报27项,通过10项,通过率37.0%,排名第六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申报1,通过6项,通过率33.3%,排名第七位。中国农业大学申报6项,通过2项,通过率33.3%,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并列排名第七位。
北京大学申报37项,通过12项,通过率32.4%,排名第九位。浙江大学申报3,通过12项,通过率31.6%,排名第十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申报13项,通过3项,通过率23.1%,排名第十六位。
南京大学申报9项,通过2项,通过率22.2%,排名第十八位。复旦大学申报16项,通过3项,通过率18.8%,排名第二十三位。清华大学申报49项,通过9项,通过率18.4%,排名第二十四位。西安交通大学,申报16项,通过2项,通过率12.5%,排名第二十八位。
令人遗憾的是,国防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均有申报,但没有一项科研成果被初审通过,通过率为0。中国人民大学和民族大学两所大学,没有相关数据申报。
以上数据对我们的触动很大,然而,我们必须正视现实,985高校申报的项目很多,但是能够初审通过而言,C9高校处于相对靠后的位置。其原因不言而喻,申报的多的大学,肯定落选率也比较高,因此,全面考量,十分必须。
华佗小知识
2025-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