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考研人数预测!今年是考研大年还是小年?

考研人数预测!今年是考研大年还是小年?

华佗小知识 2025-09-14
导读每到考研备考的关键阶段,“今年是考研大年还是小年” 总会成为考生热议的话题。不少同学咨询: 26 考研难度会不会降低?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先搞懂:什么是考研 “大小年”?简单来说,“大小年” 是考生对考研难度波动的通俗概括,核心差异体现在报考人数和分数线两大维度:大年:报考人数大幅增加,各院校、专业的分数线随之攀升,考生上岸的竞争压力显著加大。小年:报考人数有所下降,分数线相应降低,整体上岸难度比 “大年” 更低。很多考生会默认 “大小年” 遵循 “隔年交替” 的规律,比如今年是 “

每到考研备考的关键阶段,“今年是考研大年还是小年” 总会成为考生热议的话题。不少同学咨询: 26 考研难度会不会降低?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先搞懂:什么是考研 “大小年”?

简单来说,“大小年” 是考生对考研难度波动的通俗概括,核心差异体现在报考人数和分数线两大维度:

大年:报考人数大幅增加,各院校、专业的分数线随之攀升,考生上岸的竞争压力显著加大。

小年:报考人数有所下降,分数线相应降低,整体上岸难度比 “大年” 更低。

很多考生会默认 “大小年” 遵循 “隔年交替” 的规律,比如今年是 “小年”,明年就一定是 “大年”。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考研难度受多重因素影响,不能仅凭单一规律判断。

回顾 25 考研:妥妥的 “小年”,证据很明显

要分析 26 考研,先看 25 考研的实际数据和情况 —— 从各项指标来看,25 考研无疑是典型的 “小年”,主要有三个关键依据:

依据一:报考人数连续两年下降,10 年来首次

根据教育部新闻办官方公众号发布的数据,2025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 388 万。对比往年数据:较 2024 年的 438 万减少 50 万,较 2023 年减少 86 万,这也是近 10 年来考研报名人数第二次连续下降。

从趋势来看,2025 年及之后的考研报名人数大概率会趋于稳定,不会再出现大幅波动,整体竞争环境会逐渐平稳。

依据二:国家线全线下调,多专业降幅超 10 分

25 考研在报名阶段就显现出 “小年” 迹象:部分院校报考人数不足,报录比甚至低于 1(即报考人数少于招生计划),还有不少院校出现 “爆冷” 情况。

国家线公布后,这一趋势更明确 —— 所有专业的国家线均有下降,且大部分专业降幅超过 10 分:经济学下降 15 分,文学、理学、管理学下降 14 分,工学下降 13 分,考生过线难度明显降低。

依据三:招生规模扩大,上岸率有所提升

25 考研期间,不少高校新增了硕士点,且新增硕士点中,很多隶属于 “学院” 层级(非热门院校或专业方向)。这些新增硕士点的报考人数较少,调剂机会更多,客观上降低了上岸难度。

基于以上三点,25 考研是 “小年” 已成共识。

26 考研会更难吗?

我们先看看26 考研的几个特征:

特征1. 往届生占比持续上升,“二战”“多战” 考生成主力

近几年考研报名中,往届生的比例不断增加,部分院校的往届生报考人数甚至超过应届生。预计 26 考研中,往届生占比还会进一步提升。

相较于应届生,往届生有更丰富的备考经验、更明确的目标规划,对知识点的掌握也更扎实,这会让整体竞争的 “含金量” 提高,间接增加上岸难度。

特征2. 统考科目命题难度上升,“反押题” 趋势明显

25 考研已经给考生提了醒:英语一的新题型和阅读 PartB 部分,考生平均正确率仅 36% 左右;政治分析题则大量出现时政跨界设问;管综199的数学和逻辑难出新高度、199写作反套路明显,所以传统押题资料的命中率大幅下降。

这背后是命题组的思路转变 —— 更侧重考查考生的学科思维、知识融合能力和灵活应用能力,而非死记硬背。按照这一趋势,26 考研统考课目的命题难度大概率会延续。

3. 全国统考专业扩张,竞争更透明但分数线可能 “拉高”

截至目前,已有超过 200 所高校发布公告,宣布将计算机、医学、教育学、历史学等热门专业的初试科目调整为全国统考。

统一命题虽然让考试标准更统一、竞争更透明,但也意味着考生的分数差距会更直观 —— 优秀考生的分数会集中在高分段,可能导致院校划定的分数线 “水涨船高”,尤其是热门院校和专业,竞争会更激烈。

除此之外,26 考研还面临一个现实背景: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 1222 万人,再加上经济形势下行、出国留学受阻等因素,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只增不减。在 “就业难” 的大环境下,选择考研 “避坑” 或提升竞争力的考生依然会很多,报考总人数大概率保持庞大体量。

考研成败的关键从来不是 “年份”

最后想和 26 考研的同学说:“大小年” 本身是一个很主观的说法,因为考研的整体趋势,不等于你目标院校和专业的实际情况。

就学校而言,对于顶级高校的热门专业(比如清北复交等),无论整体报考人数是否下降,每年都会吸引大量优秀考生报考,录取分数线要么持平、要么上涨,几乎年年都是 “大年”。

对于一些专业而言,比如同样是管理类联考的MPacc近些年基本没有小年这一说,而MBA这两年备考难度明显下降,在2025年甚至打破了958院校不接收调剂的惯例。

所以究竟是大年还是小年,这个真不能一概而论。

说到底,考研能不能上岸,从来不是由 “大小年” 决定的,而是取决于你的备考是否充分、复习是否扎实 —— 知识点掌握得牢不牢、解题技巧熟不熟练、心态是否稳定,这些才是真正能左右考试结果的因素。

现在距离 26 考研的时间越来越近,与其纠结 “是大年还是小年”,不如把精力放在查漏补缺、强化复习上。26 考研的同学们,是时候全力以赴冲刺了!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