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改革纵深推进的背景下,聊城市教育和体育局以校家社协同育人为主线,整合多方资源、创新工作机制,在高唐县、茌平区、冠县等地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协同育人模式,推动家庭教育从“普及”走向“深化”,逐步构建起“学校主导、家庭参与、社会支持”的育人新格局。
一、织密育人网络,夯实协同基础
聊城市以家长学校建设为基础,构建覆盖城乡的育人体系。
高唐县率先实现55所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全覆盖,并向社区延伸,2023年11月在高唐县人和街道海德庄园小区成立首所小区家长学校,目前已在美林湖小区、时风社区等建成10所小区(社区)家长学校,每周固定开展家庭教育课、亲子读书会等活动,吸引200多个家庭定期参与。创新“五老工作室+校外辅导员”双轮驱动模式,在4所学校设立“五老工作室”,聘请16名“五老志愿者”担任校外思政辅导员。
茌平区建立村(社区)家长学校等指导服务站点,组建70余人的家庭教育志愿服务队及55支校级分队,培育近百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和300余名心理健康咨询师,形成专业化服务网络。定期开展公益性家庭教育宣传与指导服务活动,打造特色品牌。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周、家风家教主题宣传月、“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宣讲活动。持续开展“文明家庭”宣传选树活动,挖掘和表彰更多优秀家庭典型。着力强化亲子活动组织指导。支持鼓励家长利用节假日、休息日等,带领子女参加文体科普、劳动实践等各类主题活动。
冠县各学校落实家长学校“一年四次八课时”制度,创新“新生家长双报到”机制,冠县一中通过《家长入学通知书》同步发放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实现全覆盖。组建由“五老”人员、优秀家长代表等构成的志愿服务队,以身边案例引导家长科学育儿,形成校家社多方协作的育人合力。
二、创新活动载体,丰富育人形式
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室主任孔林着力打造“水润家和”家庭教育品牌,彰显水城地方特色,提升家庭教育影响力与辨识度;创新“教联体”育人模式,构建以学校为圆心、区域为主体、资源为纽带的教育共同体,创办《聊城市校家社协同育人和家庭教育工作简报》,为“教联体”各方提供经验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构建“四季四阶”活动体系,丰富育人活动的系统性与阶段性,让育人活动贯穿全年且各有侧重。
高唐县依托“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锦鲤第一县”优势,将锦鲤小镇、孙大石美术馆等打造为教育实践基地,设计“走遍高唐·爱我家乡”研学路线,组织赏锦鲤、塑锦鲤、传统民俗体验等室外活动。2024年暑假推出“鱼邱夜读话古今”系列活动,围绕《大汉雄风长歌行》《天下第一行书诞生记》等主题开展6期活动,吸引600多个家庭参与;组织“鱼邱夏夜嘉年华”消夏晚会为家长和孩子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深受好评。
茌平区着力打造“校有品牌、师有标杆、家有榜样”的示范体系,开展“家长大讲堂”“骨干家长培训”“亲子演讲”等特色活动。
冠县联合县文旅局、科技馆、消防队等开展实践活动,冠县实验中学“每日劳动打卡”、冠县第三中学“每日运动打卡”等“1+X”暑期作业模式完成率达95%;冠县东街学校“红领巾走进火焰蓝”活动让学生零距离学习消防知识,非遗手工漆扇制作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临清市“奔跑吧·少年”健康夏令营作为家校共育典型案例,整合桑海体育、魏门武学俱乐部、太极拳协会等12家体育教育机构资源,推出太极拳、武术、田径、跳绳、象棋、跆拳道、游泳、篮球等十余项课程,以“运动赋能成长,协作铸就品格”为理念,构建“主导、社会支持、家庭协同”的育人生态。活动实行走训制且不收取任何训练费,惠及400余名适龄中小学生。通过“家长助教团”、“亲子共训”等机制,不仅显著提升学生体能和协作能力,更深化了家校信任与合作,社会反响热烈。
三、拓展服务渠道,破解育人难题
针对假期“看护难”问题,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室助力莘县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基地,关注特殊群体教育需求,确保“教联体”建设能覆盖每一个孩子,力求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的良好生态。
冠县创新社区托管服务,建立42个社区托管点,服务学生2600余人。冠县东街学校组织“邻家伙伴”实践平台,按居住社区、兴趣爱好建立学生学习小组和家长交流小组;冠县崇文联合校实施“青春社区伙伴计划”,开设应急救援、编程设计等25场主题课堂,服务1700余人次,满意度达100%。同时开放冠县图书馆、海源书房等4处阅读空间,海源书房暑期日均接待读者超200人次,成为青少年“第二课堂”。开展暑期“百校千师访万家”活动,走访家庭1.2万户,建立“一生一案”档案865份;冠县特殊教育学校联合冠县关工委为120名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组织教师与留守儿童“1对1”结对帮扶,解决实际问题387件。
茌平区在假期组织家庭教育讲师深入村(社区),围绕幸福家庭、心理健康等主题开展指导活动,通过课后问卷优化课程内容,精准满足家庭需求。
四、线上线下融合,扩大育人覆盖
为打破地域,全市积极拓展线上教育渠道。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室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精心打造聊城市“校家社讲堂”、聊城市“校家社圆桌派”,聚焦教育热点话题,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协同发展;同时,组织2025年聊城市家庭教育精品微课的遴选活动,满足学生和家长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进一步丰富教育资源。
为助力中小学(幼儿园)各阶段孩子平稳度过“开学适应期”,搭建科学育儿的家校沟通桥梁,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室特别策划聊城市2025年秋季家庭教育“开学第一课”公益大讲堂。本次活动聚焦“分龄衔接”核心需求,针对幼儿园、小学、初中不同学段孩子的成长特点与开学适应难点,量身定制系统化指导方案。邀请了本地家庭教育领域的专家讲师,亲临现场结合聊城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学实际与大量真实案例,从心理调适、习惯养成、家校协同等维度,为家长提供面对面的专业、实用育儿策略。通过分学段专场分享、现场互动答疑、家长经验交流等形式,帮助家长精准破解孩子开学前的焦虑情绪、作息紊乱、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以科学方法赋能全学段家庭教育,为新学期家校协同育人筑牢根基,让参与活动的家长能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收获适配的育儿方案,从容助力孩子开启新的学习旅程。
高唐县将读书会导入课录制成短视频,开辟校家社协同育人栏目,2025年暑假“馆教协同提素质”栏目上传活动照片或视频945个,惠及1万多个家庭。
茌平区开展线上咨询、直播答疑,通过平台宣传科学家教理念,撰写科普文章,以互动、直播等形式开展公益活动。
冠县开发“家校共育”小程序,实现活动报名、资源推送、满意度评价一站式服务,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暑期安全指南》等资源累计阅读量超10万次。线上平台还设置讨论交流区,方便家长分享育儿经验,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育人格局。
五、完善机制保障,提升育人实效
加快制度建设为协同育人提供支撑。茌平区出台《2025年茌平区家庭教育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聊城市茌平区中小学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确任务分工。
冠县通过“教联体”资源整合,形成“学校主导、家庭参与、社会支持”的协同机制,冠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与范寨镇合作开展“酥梨直播实训项目”,实现育人与地方产业发展双赢。
专业培训强化队伍建设。冠县教育和体育局联合妇联举办家校共育工作推进会暨家庭教育骨干培训班,邀请知名专家授课,推动家长学校课程从“经验型”向“专业型”转变。
茌平区邀请资深专家对志愿服务队成员进行岗前培训200场次,覆盖教师5000余人次,提升队伍专业素养。
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亲子开放日等活动近千场,惠及家长8万余人,其中高唐县“劲听心声德润鱼邱”案例被评为聊城市关工委典型教育案例,《联合日报》以“家门口的小课堂”为题目报道了高唐县小区家长学校建设经验。
未来,聊城市教育和体育局将持续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推动资源整合向纵深发展,优化城乡均衡发展,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与内容,全方位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让我们以爱为舟,以责任为帆,汇聚每一份温暖的守护与智慧的力量,共同点亮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之路。 校、家、社同心同向,聚力赋能,编织出一张张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育人之网,托举起水城少年更加灿烂的明天。
声明
本文来源于聊城市教育和体育局。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仅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本文编辑:小机灵儿
华佗小知识
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