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本周陆续开始报到,9月1日(下周一)将正式开学。网友们笑称的“神兽归笼”之日即将到来。
虽说子女入校、家长“减负”,但可怜天下父母心,谁不担心孩子生病、受伤?
那么,近期重点防范哪些传染疾病?如何做好个人卫生防护?体育锻炼能预防心理问题?如何判断孩子有无心理问题?……
家长们,看过来
今天咱一次性说透
Q
开学季应重点提防哪些传染病?
托幼机构和学校是儿童青少年聚集的场所,容易发生传染病的流行,开学季应重点防范三类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流感、麻疹、风疹、腮腺炎、水痘、百日咳、肺结核、新冠等;
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腹泻等;
虫媒传染病:南方的孩子要提防虫媒传染病,包括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A
Q
怎样做好学生的个人防护?
坚持勤洗手:坚持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勿用脏手摸口眼鼻等;家长外出后、接触孩子前,也要洗手;咳嗽、打喷嚏前,用纸巾掩住口鼻。
注意居家卫生:居室每天通风两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做好玩具等物品消毒,减少病毒和细菌的存活;记得灭蚊防蚊;不喝生水,不吃生食,剩菜剩饭需要加热后再食用。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帮助子女调整作息时间,以便其开学后能迅速适应学习和生活节奏。
全程、及时接种疫苗。很多传染病都可通过疫苗来预防,全程、及时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流感、麻疹、风疹、腮腺炎、百日咳、水痘、手足口病、新冠等疾病。
加强关注子女健康。如子女出现发热、咳嗽、乏力、腹泻等症状,应居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及时带其就医,避免带病上学。住集体宿舍的孩子除做到以上几点,还要注意别与他人共用自己的生活用品。
A
Q
除了卫生防护,还能做什么?
做运动!体育运动对青少年和儿童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增强体质,预防近视、肥胖、脊柱侧弯等问题,更是最好的锤炼教育、磨炼教育、挫折教育、伤痛教育、成长教育和尊重规则教育。
A
Q
青少年如何科学开展体育活动?
体育运动要遵守三大原则。
全面性原则:要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包括个人运动、集体运动、娱乐运动。其中,集体活动非常重要,长期不参加集体活动,会造成集体荣誉感会缺失,不利于心理健康。
循序渐进原则:逐渐提升运动能力,对骨骼发育、神经发育、内分泌的功能都非常有好处。避免让孩子过早参加单项体育运动,单项体育运动存在职业病风险,例如“网球肘”“足球踝”等。同时也要注意室内室外结合,长期在室内运动不见阳光,不利于健康。
局部与整体相结合原则:过多地做局部运动不利于全身的平衡。
A
Q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产生心理问题?
非专业人员要想判断孩子是否出现了心理问题,有两步——
第一步,观察孩子的言语、情绪和行为有没有持续一周以上的负性变化。例如经常自言自语、说奇怪的话或者“活着真没意思”等消极的话,有没有经常紧张害怕、容易哭泣,有没有变得孤僻,经常出现攻击性的行为、频繁说谎等。
第二步,通过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寻找不同。纵向比较,是和孩子以前相比较,例如看孩子有没有变得懒散、变得消极、变得学习退步、变得沉迷于网络,或者是出现奇怪的言行举止等;横向比较,是和其他同年龄孩子比较,比如有没有上课或写作业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或者是不遵守规则、不合群等等。
如果“负性变化”和“不同”,明显影响了孩子的生活、学习和社交功能,可以初步判断孩子可能出现了心理问题。
A
Q
治疗心理问题的药安全吗?
心理问题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行为干预、物理治疗等。
不同的心理问题需要的方法不一样,有的需要药物治疗,有的需要心理治疗或者其他治疗,有的需要几种方法联合治疗。具体用什么方法治疗要由专业人员根据病情综合考量来决定。
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规范的、科学的药物治疗是安全的,一般不需要过分担心副作用问题。
A
华佗小知识
2025-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