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面对“14岁现象”,家长的应对策略:3重3轻!

2024-12-02 来源:华佗小知识

原创:周老师心理课 来源:家庭教育锦囊

跨过青春期的门槛。

青少年的言行中,时常会伴随着“14岁现象”。

如何理解这个现象呢?

从教育心理学上来看,这种现象具备这些特征:

第一:孩子身心快速发展。

身体快速成长,会让孩子陷入一定的迷茫和困惑中。

大家认知有限,却又希望获得认可。

第二:学习压力明显提升。

通常情况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步入了初中。

这就意味着,大家会面临中考的挑战,不得不直面学习上的考验。

第三:情绪方面显得敏感。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情绪波动大。

叛逆、挑战权威、对自我认同的探索等,成为了他们的标签。

面对这种现象,家长需要调整策略了。

若想帮助到孩子,下面的“3重3轻”的策略,值得家长朋友们参考。

一、引导孩子,要做到“3重”。

1、重视情感沟通

你知道吗?

14岁的孩子,正处于情感敏感期。

他们渴望,被理解和接纳。

家长应加强与孩子的情感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并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关爱。

在与孩子交流时。

家长要保持耐心,避免打断或贬低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尊重和支持。

2、重视兴趣培养

从成长的角度上看。

14岁的孩子,处于兴趣爱好广泛探索的阶段。

为了避免孩子走弯路。

家长应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这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还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增强自我认同感。

3、重视规则意识

虽然说!

孩子的言行中,会有叛逆和挑战权威的行为。

但家长,仍需重视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通过制定明确的家庭规则,让孩子明白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可接受的。

并引导孩子,学会遵守规则。

二、用“3轻”,把握好分寸。

1、减轻学业压力

不可否认:

学习,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部分。

但家长应避免,过度强调学业成绩,以免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压力。

平日里,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兴趣。

鼓励他们发展特长,并且做到学习上的全面发展。

2、减轻过度控制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

家长应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避免过度控制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

有助于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和决策。

3、减轻言语攻击

当孩子做错事了。

或者,有了叛逆的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更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智。

避免使用言语攻击,或做出贬低孩子的行为,从而激化矛盾。

而是要通过,积极的沟通和引导,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

“14岁现象”很常见。

在不同的个体身上,会有不一样的行为表现。

作为家长,若想帮助孩子走出困惑,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

大家需要接纳和理解孩子。

在此基础上,采用“3重3轻”的方式,给孩子恰当的引导。

这个过程中,家长要保持耐心。

并且,及时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策略的调整。

避免亲子关系的激化,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持,感受到家庭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