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常生龙:暑假作业如何设计,教师可以这样做

常生龙:暑假作业如何设计,教师可以这样做

华佗小知识 2025-06-19
导读【常生龙专栏】暑假作业如何设计,教师可以这样做原创作者|常生龙(上海市物理特级教师,现任上海市、民进虹口区委主委、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学人智汇-校长传媒专栏作家,出版专著《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给教师的5把钥匙》《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等)教师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完成作业所需要的环境这一重要因素,把学生在哪里完成作业、需要多长时间、是否有常规的流程、物理环境如何、手边有哪些工具等问题思考清楚,并给学生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我们经常强调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予以指导,这没有问题,但有

【常生龙专栏】

暑假作业如何设计,教师可以这样做

原创作者|常生龙(上海市物理特级教师,现任上海市、民进虹口区委主委、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学人智汇-校长传媒专栏作家,出版专著《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给教师的5把钥匙》《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等)

教师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完成作业所需要的环境这一重要因素,把学生在哪里完成作业、需要多长时间、是否有常规的流程、物理环境如何、手边有哪些工具等问题思考清楚,并给学生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我们经常强调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予以指导,这没有问题,但有时候支持比指导更有力量。指导是指教师引导和指导学生,并尽可能把他们引向某个地方或其他人;支持则是指教师采取实际行动直接帮助学生。

教师给学生设计作业时,要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学生,理解那些影响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的社会情境。

比如有的学生属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他们的父母可能在附近的工厂做工,经常要加班到很晚才能回到住处。这些学生回去之后的饮食都需要自己来解决,要指望家长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指导不太现实。一些教师会设计需要家长配合才能完成的作业,这类作业让这个群体的学生去完成就有点勉为其难。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变换作业的设计形式,不给学生增添新的负担。有的孩子父母在菜场卖菜,孩子放学之后只能回到菜场,一边帮父母管理摊位一边做作业,有的孩子找不到写作业的地方,甚至会蹲在父母的案板下方去写。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和学校就需要思考,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是否一定要让学生回家去做,能否在学校里通过晚托班等形式给学生提供晚餐、学习的场地等,让学生能够安心地完成作业。场地对学生完成作业至关重要。除了在放学之后提供学习的场地之外,学校还应该和社区进行充分的融合,利用学生所在社区的图书馆、社区活动中心、其他同学的家庭,甚至虚拟空间和数字空间等,不断拓展学生作业的物理环境。另外,教师还要向学生及其家庭提供有关作业环境的相关建议,帮助大家充分认识环境的作用。

比如有的作业需要在互联网上完成并提交,但有的学生家中根本就没有电脑,不具备上网学习的条件。如果上网学习的作业没有替代方案,教师在设计作业的同时,就要为学生上网提供便利。除了让学生在学校里的电脑机房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外,教师是否可以将便携式的移动设备如iPad等借给学生,让学生带回家去根据要求完成相应的任务?类似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如学校开展整本书阅读,但学生手里没有要阅读的书籍,家长认为这些书籍与考试没有太多关系,看多了还会影响考试成绩,不愿意为自己的孩子购买。在推动整本书阅读活动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手中的资源情况进行排摸,做好相关准备。如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回家的手工作业,但很多学生手边根本就没有相关材料,也不知道到哪里去找这些材料。如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合作学习的作业任务,但学生回到家里之后都忙着自己的事情,根本没有机会聚集在一起就作业的问题开展合作学习和研究……学习资源是保障作业顺利完成的基础,教师给学生设计需要自己整合资源的作业任务时,要把学生可能面临的困难罗列清楚,并给予相应的支持。

如果作业需要家长的协助和参与,教师就需要把这些因素考虑进来,思考针对家长的不同参与度,该如何设计作业才更好。家长对待孩子作业的态度对学生作业的效果影响是很大的。有的家长每天热衷于辅导孩子做作业,有的家长却从不把孩子所要完成的作业当回事;有些父母能看到家庭作业的价值,有些父母则对此不屑一顾。孩子在家完成作业时,环境因素对孩子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的孩子铅笔盒里放了二十多支铅笔、七八块橡皮,看上去似乎是节约了时间,但实际效果可能恰恰相反,过多的学习用具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因为孩子会在挑选用具时浪费大量的时间。父母在一边陪着孩子做作业时,如果行为不当,也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有的父母拿着手机坐在孩子身边,一刻不停地刷页面,虽然没有声音,但屏幕的亮光变化以及父母刷屏的举动和表情,都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对学习造成干扰。

孩子沉下心来写作业的时候,父母最应该避免以下几种行为。一是动不动就对孩子的姿势提出警告,比如“把头抬高,我已经说过无数次了”。原本正在思考的孩子,会因为家长的这一警告而打断思路,等到意识到父母为什么批评自己,并设法调整好姿势后,却常常发现自己不知道该如何再进入刚才的思考状态了。二是动不动就来一个爱心抚摸或者爱心问候,看上去是关心孩子,其实会对孩子的思考产生干扰。三是看到孩子动作慢或者在一道不是很难的题目上绕弯子走不出来,就急得不得了,情不自禁地给出提示。孩子思考问题的视角和大人的视角经常是不同的,父母过多地对孩子的学习加以指点,习惯性地根据自己的社会经验来判断孩子行事的对错,会消解孩子做作业的热情。很多时候,恰恰是这样独断专行的方式,一点一点地扼杀了孩子对于作业的兴趣。

案例1用橡皮擦掉答案

如果仔细观察学生做作业,你就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孩子做错了一道题后,用橡皮擦掉答案时会擦得格外用心,一下、两下、三下……已经看不清楚字迹了,还在用力地擦,直到家长说:“可以了,已经够干净了。”孩子才会用小手轻轻地掸掉纸上的橡皮末,但也要掸上三四遍才会住手。

孩子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在家长的监视下感到紧张。在他决定擦的瞬间,他并不知道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他的大脑一片空白。他故意磨磨蹭蹭,是为了回避错误,也借此拖延下一个错误答案出现的时间。

写作业是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借助习题加以展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大脑存储的信息进行整合和筛选,哪个信息是解决哪个问题的,要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打印过程,需要思维的二次加工。这对孩子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家长要有耐心。家长的反复唠叨可能会让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

取得社区的积极支持

学校和教师有义务加强对社区的指导,帮助社区构建作业文化,让学生所在的社区认识到鼓励学生及时完成作业、在学生有需要的时候提供各方面的支持等是社区的职责。社区作业俱乐部可以给社区里的学生提供全方位的作业服务。这样的作业文化,具有特别的价值和意义。

每年的寒暑假,学校总会给学生布置一些有特色的假期作业,让学生利用假期时间接触社会,在实践中学习,对课本知识加以应用。但寒暑假的学习和学校学习有着很大的区别。首先,在学校里教师依据教材,按计划、有步骤地教学,学生可以得到具体的、系统化的学习指导。而学生在假期里需要主动去计划、安排相关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进程,以保证学习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下去。其次,学习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需要的学习资源、支持系统等也完全不同。学生生活在一个比学校更广阔的社会中,如何借助社会的力量保障学习有效进行,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再次,学生交往的对象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学校里,学生面对的是熟悉的教师、可爱的同伴,相互间沟通交流无障碍,现在突然走向社会,要和很多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人沟通,获取需要的学习资源,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从学校生活走向社会生活,并非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境况没有认真仔细地觉察,不能给他们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仅仅是布置了一大堆的假期作业给他们,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江苏省常州市龙虎塘实验小学多年来坚持开展“幸福作业”的探索与实践,相继开发了“学期作业周期项目化”“寒暑假作业主题统整模块化”“双休日作业年级联动的玩伴团活动序列化”三大样态的作业类型。他们将学生置于教育的最,赋予他们自主设计作业的权利,让他们在作业“设计—实施—评级”的全链条中主动作为。学校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寒暑假作业设计,让先行先试的班级为全校的学生设计假期作业。接到这个任务后,学生面临一系列困难:设计的作业如何得到其他班级教师、家长的认同?在搜集资源的过程中怎样得到社区、公益组织等机构的支持?如何让设计出来的作业更丰富有趣、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得到学生的喜爱?……这种由学习者自发驱动的自下而上的做法,由于有家庭、社会上相关资源方的积极参与,促进了多元主体、多边互动的合作学习网络的真正形成。社区支持学生的作业和学习蔚然成风。他们的做法也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学生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促进了社区“学习型社会”水平的整体提升,这反过来又促进了学生学习环境的不断完善。

文章来源:选摘自源创图书《作业设计的30个原则》,常生龙著,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源创图书授权发布。

作者简介:常生龙,物理学博士,特级教师,研究员,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荣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管理贡献奖”、《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出版有《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2:终身学习,终身成长》《给教师的5把钥匙》《从普通到卓越 教师成长的五堂必修课》等著作。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