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加拿大的一家华人超市,把货架上的商品标签直接按照中国式英语来命名,比如牛肉标注成cowmeat,猪肉标注成pigmeat,羊肉标注成sheepmeat,老外看到了很吃惊,但他们都能看懂,所以直呼了不起。
别看老外从小学英语,但他们对英语的理解很浅,也没想过要改造英语,你说猪是pig,猪肉叫pork,公猪叫boar,母猪叫sow,明明是有关联的东西,硬生生给割裂开了。
所以英语被很多人称为屎山代码,美国刚建国的时候有4.7万个单词,到今天已经超过200万个单词,每年还在以6000-10000个的速度在增加,因为新东西出来就得造新词。
比如Brexit估计很多人都不认识,意思就是英国脱欧,也就是前几年造出来的,还衍生出什么Brexiteer、Bremain等关联词语,这么玩起来那英语单词量可不是激增嘛,所以中文只有3500个常用字,英语有几万个。
而且很多不同专业的英文中大量用了拼接组合词,尤其是在医疗英语中,最多的有五个单词拼接起来的,不专门学根本就不了解,这也是为何很多人开始用中式英语改造传统英语的原因。
比如木耳这个词,现在有人就直接用woodear去表示,这样很直观很容易懂,以前就有英国网友说,她来到中国之后,才知道葡萄酒竟然是以葡萄为原料酿制的,直呼好神奇,因为英文中葡萄酒是wine,葡萄是grape,一点关联都没有。
只能说英语一点文化底蕴都没有,所以要么借词,要么造词,最终导致自身臃肿不堪,是时候做些改造了,汉语的思维用上去就挺不错的,有些人臆想说科学类的用英文更接地气,其实去看看元素周期表就知道了。
你说以前没有元素周期表这个东西,但是中国人造字的时候一样非常讲究,即使不懂的看到了也知道个大概,再比如什么“氕氘氚”、“氨胺铵”,一目了然,反观英语除了少部分采用类似规律,大体上来说就是个缝合怪。
用中式英语慢慢改造下传统英语吧,用的多了自然就扭转过来了,让老外都学中文很难,改造他们的使用习惯更靠谱一些,星期一何必单独弄个词,weekone足以,要不说现在欧美文盲程度很高就是吃了词汇量的亏。
这也是为何欧美很多职业火爆的原因,因为专业英语阻碍了大部分人的了解,让少部分人垄断了知识,但略微改一改也许就没那么大的鸿沟了,就算老外不用,中国人也可以用自己的英语逐渐淘汰掉西方的传统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