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卫报》一则消息引发关注: 作为雅思考试三大主办方之一的英国文化协会正面临“生死存亡”的财政危机。其CEO公开放话,如果不采取行动挽救,英国文化中心将在十年内“消失”!
这场危机的导火索,要从新冠疫情期间的“自救” 说起。
2020年。为维持全球业务运转,英国文化协会向英国申请了 2 亿英镑紧急贷款,却不慎踏入 “高利率短期债务” 陷阱。
这笔贷款按商业利率计息,期限仅一年,如今续贷压力巨大,每年都可能将机构推向破产边缘。
为缓解经济压力,该机构不得不 “勒紧裤腰带”—— 全球裁员数百人、削减 2.5 亿英镑预算,并计划关闭包括中国在内的 40 个国家办事处。
在探讨这家机构是否会破产之前,不妨先聊聊它背后的“摇钱树”—— 雅思考试。
长久以来,雅思堪称英语考试界的“硬通货”:出国读书、移民定居、外企求职,都绕不开这张 “门票”。
全球 140 个国家、上万家学校机构认可雅思成绩,从常青藤名校到企业招聘,它几乎成为人生转折点的关键凭证。
而这张"门票"的背后,藏着三家大公司的生意经。
雅思由剑桥大学考试院负责命题,英国文化协会和澳大利亚IDP 教育集团负责全球考务 —— 简单说,就是英国出题、两家公司满世界开考点赚钱。
在国内,雅思更是由英国文化协会与教育部合作运营,形成近乎垄断的市场格局。
说到考试费用,国内考生往往一肚子苦水。
目前国内普通雅思考试报名费为2170 元,仅次于中国的 2402 元,位居全球 “第一梯队”。
对比来看,英国本土考费 2067 元,新加坡、澳大利亚略低,中国 1726 元,日本仅需 1394 元。
更让人咋舌的是,二十年间雅思报名费近乎翻倍:2002 年从 1150 元涨至 1250 元,2018 年学术类涨至 2020 元,2020 年再涨至 2170 元,直到 2024 年仍维持这一高位。
此外,改考期 420 元、复议 1400 元、额外寄成绩单另收费,种种附加费用让考生直呼 “考不起”。
更让人无奈的是“压分” 争议。
不少考生吐槽国内考试主观性强、分数难提高,甚至专门飞往泰国、越南等 “给分宽松” 的考区,顺便旅游一趟。
也正因如此,当英国文化协会传出财政危机时,网友纷纷质疑:“一场考试收 2170 元,还能破产?是不是又为涨价找借口?”
数据显示,以2020 年中国地区普通雅思考试报名费 2170 元来计算,仅中国市场,雅思考试主办方每年的收入就超过 10 亿元人民币。要是再算上全球其他地区考生的改期费、复议费等,其收入更是高得惊人。
所以,这么能赚钱的主儿,怎么突然就传出要破产了呢?
这一切的根源,还要从2020 年的疫情说起。
疫情爆发后,全球考场纷纷关闭,国内雅思考试更是直接停考三个月,导致百万考生群体流失。
为了应对困境,雅思仓促上线线上考试系统,但初期故障频发。网络延迟、防作弊系统漏洞等问题不断,考生投诉量激增。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雅思主办方投入几千万英镑升级系统,可即便如此,仍有大批考生因技术问题申请退款。高昂的研发成本与收入断崖式下跌形成强烈反差,给雅思主办方带来巨大经济压力。
与此同时,疫情也加速了语言考试行业的洗牌。
多邻国推出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在线英语能力测试,以考试时间灵活、出分快、费用低等优势迅速崛起。49 美元就能在家完成考试,45 分钟速战速决,相比雅思动辄 2000 多元的考试费用,连零头都不到。
老对手托福也不甘示弱,近年来积极拓展线上考试业务,推出托福在家考模式,在一些地区的市场份额甚至超过雅思,严重威胁到雅思的市场地位。
除此之外,雅思主要依赖考试收入的单一盈利模式,在遭遇系统性风险时显得尤为脆弱。
一旦考试受阻,收入来源就会被切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其财务困境。
不过,虽然雅思考试主办方面临诸多危机,但雅思的垄断地位短期内依然稳固,这场考试在短期内还不会“黄”。
一方面,即便英国方面财务吃紧,澳大利亚 IDP 早就准备接手更多业务,最近在中国大力推进机考中心建设就是明证。
另一方面,各国移民局的标准分数线、大学录取系统的自动对接,乃至企业 HR 的认知惯性,都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这些都为雅思的市场地位提供了支撑。
但对于考生来说,需要警惕的是,考试费很可能会上涨。回顾过去 20 年,雅思考试费从 1150 元涨到 2170 元,如今这场危机很可能成为主办方再次涨价的借口。
更糟糕的是,考点可能会缩减,二三线城市的考生或许不得不跨省考试,路费住宿费又会增加一笔不小的开支。
因此,考生们一定要密切关注官方消息,提前做好备选方案。
在教育资本的游戏里,被动等待只会让自己陷入不利境地。
与其等着被“割韭菜”,不如趁早摸清规则,主动应对变化。
华佗小知识
2025-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