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兰州大学堪称我国顶尖 985 高校,在全国高校的综合排名中能够跻身前十。以前的兰州大学师资力量雄厚,不仅拥有院士人数比较多,学科带头人更是数不胜数。
但在沿海城市经济不断发展背景下,沿海城市高校能够为人才提供更为充沛且丰富的资源,所以兰州大学就有部分优秀老师被其他高校挖走了。
事件背景与具体案例
根据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官息,兰州大学萃英学者安成邦教授已任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导。
截止到目前为止,安成邦教授的履历已经登上了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官网
安成邦是环境考古与历史地理领域专家,曾任兰州大学地理系教授、萃英学者,发表论文100余篇,并担任多个学术组织重要职务。这一调动反映了东部高校对西部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兰州大学“萃英学者”计划的作用与挑战 兰州大学自2019年起实施“萃英学者”发展计划,旨在通过灵活的评价机制(如代表作评审、不唯职称资历)和优厚待遇(科研经费、住房保障等)吸引人才。该计划已引进455名高层次人才,45岁以下青年学者占比54%,形成“人才西北汇”态势。
但历史数据显示,兰大长期面临人才流失压力,2000-2004年流失近40名高级职称人员,培养的19名院士仅留1位。
人才流动的深层原因
地域因素:中西部高校在生活条件、科研资源等方面与东部存在差距,例如复旦大学所在上海具备更强的国际化平台和产业链资源。
学科建设需求: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是国内顶尖研究机构,安成邦的加入可能与其团队强化环境考古等交叉学科方向相关。
机制:兰大“萃英学者”计划虽提供启动经费和团队支持,但聘期考核严格,部分学者可能选择更稳定的东部高校职位。
校方应对与成效
兰州大学通过实体科研平台(如泛第三极科学中心)和学科交叉机制增强吸引力,近年“萃英学者”已承担全校67%的重大项目,科研经费占比43%。同时,该校通过校友资源(如校友企业马孔多品牌)和人才回流(如研究生支教团项目)构建多元化人才生态。
行业启示
此类流动凸显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复杂性。一方面,人才竞争促进学术资源优化;另一方面,需通过“西部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强化中西部高校的“造血能力”,避免单向流失。
建议关注后续动态:兰州大学是否会进一步优化“萃英学者”激励机制,或与东部高校探索联合培养模式以平衡人才流动。
华佗小知识
2025-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