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董袭莹带火的“狠人学院”到底多硬核?录取率15%,毕业生年薪50万!杨澜章泽天力荐?

2025-05-04 来源:华佗小知识

近期,由于协和医学院董小姐的影响,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突然走进了人们的关注视野,无形中给巴纳德学院做了免费的广告,这将非常有利于巴纳德学院的招生。

巴纳德学院,成立于1889年,位于美国纽约的黄金地段曼哈顿,虽然名字里有“学院”两个字,但和国内叫学院的大学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下面这几位校友,大家可能知道:

1. 章泽天(奶茶妹妹)

2013年,章泽天作为清华大学交换生,赴巴纳德学院学习,并在此交流期间结识刘强东。尽管她最终学历为清华大学本科和剑桥大学MBA,但巴纳德学院是其国际化教育经历的重要一站。

2. 法图麦·李(Fatimah Li)

她是中国已故央视著名主持人李咏的女儿,她选择在巴纳德学院就读,延续了该校与媒体文化界的关联

3. 安妮·内森·迈耶(Annie Nathan Meyer)

巴纳德学院的创始人之一,她作为作家和社会活动家,在19世纪末推动女性高等教育发展,并促成学院与哥伦比亚大学的合作关系。

4. 董袭莹(争议人物)

近期因桃色医疗事件,她引起了巨大关注,本科毕业于巴纳德学院经济学专业。尽管存在关于其学历含金量的争议,但该学院官方资料显示,其学位与哥伦比亚大学联合颁发。

巴纳德毕业生的毕业证书上会注明“巴纳德学院,哥伦比亚大学”

每年申请季都能让无数学霸女生 “挤破头”,甚至有人放弃哈佛、耶鲁的 offer 也要去读,录取率比藤校还低! 杨澜、米歇尔・奥巴马都曾推荐过这所美国女校。

她到底牛在哪儿呢?

一、被哥大光环掩盖的 “狠角色”

先说结论:巴纳德是 “学霸女神” 的终极选择之一,更是美国精英女性的摇篮。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巴纳德和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的关系堪比 “亲姐妹”。它不仅是哥大官方认证的四所本科学院之一,学生还能自由选修哥大所有课程、共用图书馆、甚至毕业证都印着两校联合标志。但巴纳德可不是哥大的 “附属品”—— 它有自己的独立校园、师资和课程体系,录取标准甚至比哥大更 “挑剔”。

有数据可以证明

1、录取率 15%(2023 年数据),和康奈尔大学(6.9%)同一竞争梯队,远超美国 TOP30 大学的平均水平。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全球第348位,在全美文理学院排名第14位。远超国内很多一本、二本大学的排名。

2、师生比 1:10,70% 的课堂学生少于 20 人,教授能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妥妥的小班教学。

3、毕业生平均起薪 7.2 万美元(美国大学薪资网站 Payscale 数据),碾压 95% 的美国院校。

更狠的是它的 “校友天团”:

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华语媒体女王杨澜… 全是从这里毕业的

美国科技圈有个传说:“巴纳德女生要么在华尔街敲钟,要么在实验室拿诺奖。”

二、顶级女校的 “隐藏技能”:专治女生的野心

有人问:都 2025 年了,女校还有必要存在吗?

巴纳德用实力打脸:这里不是 “公主城堡”,而是培养女性领袖的 “硬核训练营”。

1. 女生当 “绝对主角”,社恐也能变社牛

在男女混校,女生可能因为性别不敢抢着发言;但在巴纳德,所有社团主席、课堂代表、实验室组长都是女生。

一位留学生分享:“我以前连小组作业都不敢提意见,现在居然敢在华尔街投行面试时和男面试官正面刚!”

2. 女性专属资源,直接开挂

STEM 专业女生占比 43%(全美平均仅 28%),学校甚至给理科女生发 “科研奖金”

全球 500 强企业专门来巴纳德招女高管苗子,摩根大通、谷歌的招聘会排到校门口

校友会直接给学妹内推实习,曾有学生大二就拿到高盛 offer

3. 纽约市中心的核心玩家

学校位于纽约曼哈顿,步行 10 分钟到中央公园,坐地铁 20 分钟直达华尔街。别人家学生实习要跨州租房,巴纳德学生下课就能去联合国总部蹭会议、去百老汇当志愿者、去大都会博物馆搞策展。

三、申请者挤破头的真相:它抓住了中国家长的 “痛点”

为什么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女生瞄准巴纳德?三个字:性价比!

1. 花一份学费,上两所名校

巴纳德学费每年 6.2 万美元,哥大本科学院学费 6.5 万。但在巴纳德读书的中国学生凡凡说:“我修了哥大商学院的课,参加了哥大的机器人实验室,连毕业典礼都是和哥大学生一起办的 —— 这波血赚。”

2. 不拼标化,专捞 “偏科怪才”

巴纳德 2023 年宣布永久取消 SAT/ACT 强制要求,转而看重学生的 “女性领导力实践”。

去年被录取的上海女生小林,SAT 只有 1450 分,但她发起的 “城中村女孩编程计划” 影响了 2000 多人,直接被招生官点名表扬。

3. 奖学金 “撒钱” 模式

学校每年给国际生发放超过 300 万美元奖学金,曾有中国女生拿到每年 2.8 万美元助学金。对比某些藤校 “抠门” 作风,巴纳德堪称 “人间清醒”。

四、撕掉标签:在巴纳德读书到底有多 “爽”?

你以为女校的学生只会读书?巴纳德学子用行动证明:“姐的课余生活,比纽约地铁线还复杂!”

1. 边喝咖啡边 “拯救世界”

凌晨两点的巴纳德图书馆,总有一群女生在讨论 “如何用 AI 解决非洲水资源危机”,或是给联合国妇女署写提案。学校有个 “凌晨三点俱乐部”—— 不是夜店组织,而是一群搞科研的女生自嘲:“实验数据跑不完,只能和星星比谁熬得久。”

2. 在纽约当 “街溜子” 也是必修课

学校规定所有学生必须完成 “纽约沉浸式学习”。有人跑去布鲁克林帮艺术家策展,有人在唐人街研究移民文化,甚至有人跟着华尔街交易员学炒股。留学生小雨说:“教授说我上个月的论文‘缺乏烟火气’,直接让我去时代广场观察人群一周交报告。”

3. 没有 “雌竞”,只有 “疯卷”

当其他大学女生在焦虑 “穿什么去派对” 时,巴纳德的学生正在比拼:“谁能拿到麦肯锡实习?”“谁开发的 APP 下载量破 10 万?” 一位大二女生直言:“在这里摆烂会被‘卷’死 —— 当你发现室友凌晨四点还在写代码,而你居然在睡觉,罪恶感堪比期末挂科。”

五、争议漩涡:女校是不是 “新时代的裹脚布”?

总有人质疑:“都 21 世纪了,还搞男女分校,不是开历史倒车吗?”

巴纳德的毕业生用事实反击:“我们不是活在象牙塔,而是提前适应‘女性说了算’的世界。”

1. “女校 = 社交封闭?”—— 真相恰恰相反

数据显示,巴纳德学生参与哥大跨校活动的频率是其他藤校的 3 倍。“我们在女校练胆,再去混校‘称王’。” 毕业生露西回忆:“第一次去哥大商学院和男生组队时,他们根本抢不到话 —— 巴纳德女生早习惯了当团队大脑。”

2. “不接触男性影响婚恋?”—— 校友笑了

纽约交友圈有个段子:“追巴纳德女生?先准备好被她的哥大男同学当竞争对手。” 实际上,巴纳德学生的联谊对象遍布常春藤,一位婚恋调查显示,校友的离婚率比全美平均值低 22%。“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本来就不容易选错伴侣。”

3. 最狠的回击:权力榜单上的女性名字

翻开《财富》500 强女性高管名录,巴纳德校友数量常年稳居前三。现任校董会主席克里丝・艾森伯格直言:“如果你问为什么女校还存在,去看看国会、CEO 办公室和诺贝尔奖名单里越来越多的女性面孔吧!”

六、申请避雷:不是所有女生都适合巴纳德

别看巴纳德这么香,但两种人读了可能后悔到捶墙:

1. “公主病” 晚期患者

这里没有男生帮你搬书、买奶茶,教授也不会因为你是女生降低难度。曾有富二代因抱怨 “实验室设备太重” 被同学怼:“搬不动?建议去隔壁哥大找男生哭。”

2. 抗拒 “女性身份” 的人

巴纳德的核心课包含《女性与权力》《性别经济学》,作业可能是分析迪士尼公主电影中的性别偏见。如果你觉得 “女权” 这个词刺耳,慎入!

七、中国学生亲测:这些 “潜规则” 越早知道越好

1. 别被 “文科强校” 骗了

虽然巴纳德以政治学、艺术史闻名,但它的神经科学实验室和哥大共用顶级设备。2023 年有中国女生在这里研发出阿尔茨海默症检测模型,直接登上《科学》杂志。

2. 校友内推比 GPA 更重要

学校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校友企业招人必须优先面试学妹。北京姑娘 Lina 爆料:“我投摩根士丹利时,简历直接被校友主管捞走,面试问题都是‘食堂哪个窗口的沙拉最好吃’这种送分题。”

3. 千万别惹图书馆管理员

巴纳德图书馆藏着玛丽・居里的亲笔信和伍尔夫的手稿,但最牛的是管理员 —— 他们能一眼看出谁在抄作业:“2003 年有个学生试图抄袭校友论文,结果管理员当场掏出原作者毕业照:‘需不需要我帮你联系她聊聊?’”

说到底,巴纳德的魔力在于它敢对女生说:“你不需要完美,但必须够狠。”

在这里,教授会逼着工科女生抢答:“公式推导凭什么默认男生更擅长?”

这既是巴纳德学院,隶属于哥伦比亚大学,但又很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