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记笔记,或许很多人会觉得,记笔记有什么难的?不就是把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要点记下来就可以了吗?
但事实上,很多人在记笔记的过程中就不知不觉变成了抄写员,要么就是把记笔记当成一种老师下达的一种任务,但实际上,记笔记应该发挥笔记本和错题本的作用,也就是说,不能为了记笔记而记,我们要让记笔记发挥最大的效果。
这本书《一拉杆箱笔记把我送进了北大》的作者付小梦就是用她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一本好的课堂笔记,能让我们的学习效率实现质的飞跃,而这也是她作为一名普通女孩从从河南农村走向北大燕园的励志故事,值得我们借鉴。
她在这本书中分享了自己的经验,第一章中谈到了作为学生为什么要做笔记,其实是为了应对遗忘和梳理脉络,第二章中她讲到上课如何高效记笔记的窍门,第三章中她指出笔记就像手机APP,可以不断更新,第四章中讲到好的笔记永远能派上用场,第五章到第七章分别指导了关于语文笔记、数学笔记和英语笔记是怎么做的好办法。
做笔记,不能一字不落把老师所说的都记下来,而是要学会有侧重点地来记笔记,那么,在课堂上老师的语速极快,我们应该怎么样抓住四个重点呢?
对此,作者付小梦是这样做的。
第一,要记新知识,就是老师讲新课时会提到的全新的知识点,这是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点,所以一定要重点记下来,考试很有可能会考,但如果资料书上找到这类知识点,就不用记了。
第二,要记下框架性的知识脉络,像历史课学习的时候其实是比较发散的,但如果把知识脉络记下来,就会对整节课更加有掌控感,知识掌握地也更加有条理性。
第三,要记老师补充的一些知识,比如,老师会在课本之外讲一些拓展、补充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知识,属于课本上没有,但做题的时候又很有用的知识点。
第四,要注意记下老师重复和强调的部分,如果有一句话老师讲了好几遍,那就是老师在提示我们,重点到了,我们要记下来。
作者告诉我们,上课记笔记不需要一字不差地从头记到笔,我们要记的是新知识、框架性的知识脉络、老师补充的知识和老师重复讲的内容,这些才是重点。
问题来了,理论懂了,那具体到各个学科,又该怎么做呢?
比如语文学科,作者指出,语文晕一学科需要记在笔记本上的内容主要分为零碎知识积累和解题经验记录,包括语文里的各种基础知识,这点很重要,没有对基础知识进行积累,刷题再多也无效。还有文言文也是一大难点,最好的办法就是对着翻译把里面每一个不认识的字词的意思弄懂,再记到笔记本就上就可以了,一段时间下来,再遇到文言文也难不倒我们了。
数学笔记要记的内容就必须把概念、定义、公式、定理记下来,并且学会对这些的引申,比如老师讲的二级结论、公式演变等等,掌握这些就可以把复杂的题变简单,提升做题速度。同时还要认真做老师留下来的典型例题,以及易错点和注意事项。
关于英语笔记,作者从单词、语法、作文素材和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分别说开去,都说提升词汇量最重要,但应该怎么提高词汇量呢?是从到尾背单词书吗?作者否定了这种做法,指出要把日常做题中出现的生词查一查记一记,这样一来二去就能掌握了不认识的单词。而不同的语法和解题思路、作文素材也来自于日常学习中的各种积累,要学会思考,自己找出正确答案,这样就会有很大的收获。
在我看来,《一拉杆箱笔记把我送进了北大》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记笔记方法的书籍,更是一本传递学习态度和精神的励志经验书。
作者付小梦告诉我们,学习没有捷径可走,我们唯有脚踏实地,认真对待每一个知识点,善于总结归纳,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最终实现了从普通小镇逆袭高等学府北大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