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后宰门小学,原名北新街小学,是陕西省示范小学,西安市一级小学。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38年抗战期间的私立作秀小学,后改作秀女子中学,后又改为西安市第二女中,1960年前后迁到东一路,改名为西安市第60中学。
西安市后宰门小学的前身是私立作秀小学之事网上有争议,我的朋友牛茂林说:“后的1952年北新街小学和作秀小学分别更名为后宰门小学和后宰门第二小学(后宰门第二小学一直保留到1981年。1978年后宰门第二小学附设新城区教工幼儿园,教工幼儿园2010年更名为筑梦幼儿园),后二小最终合并入后宰门小学之故。”
这所私立作秀小学的创办人为张济同,或说由她父亲西安市名绅张笙午先生捐资兴办。而且学校几度改名,张济同干到退休,一直担任校长。
张济同(1905~1990),亦名树坤、建华,女,西安市人。出身名宿之家,北平私立务本女子大学毕业。十八年(1929)步入教育界工作,先后在山东省立第二女师、开封私立女子艺专、济南市立第一小学任教。二十七年(1938),遵父遗嘱,返里捐资办学,以后宰门街私房一院为校址,取父亲张作栋、母亲李启秀名字中各一字作校名,创办西安市私立作秀女子小学,自任校长。三十一年(1942)增设初中班,改校名西安市私立作秀女子初级中学。对学生关怀备至,多次免去贫寒学生学费,并资助他们购买学习用品。在统治时期,冒险聘请地下党员朱茂青担任作秀女中教导主任。三十六年(1947)5月,朱被特务逮捕入狱,她出面保释,设法掩护,让其继续留任至西安。建国初,接办作秀女中,易名西安市第二女子中学;继迁东一路,更名西安市第六十中学,她一直担任校长。1981年3月退休。张济同校长德高望重,一生贡献教育事业,多年担任政协新城区委员会和政协西安员会委员。
张济同《作秀女中的创建和发展》一文中说到他的父母亲:父亲张作栋,字笙午,是同盟会会员,参加过1911年的陕西辛亥反正。母亲李启秀,字醒初,元年曾在西安创办启秀女子两等学校,全校的数十名学生,识字者编为甲班,不识字者编为乙班。以后,陕西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成立,我母亲便将启秀女校的学生全部送人女师小学部,自己也去女师当了教员。
张济同回忆: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当时,父亲安顿我们住在后宰门街的私宅,也就是今天新城区教工幼儿园和新城区委党校所在的地方。因这里位于我父亲的住地莲寿坊以东,故称东园子。东园子南面后宰门,东临北新街,共十亩零三分地。其西南角有五院房屋,我们住了一院,另外四院出租。东北角是一个大空场,临后宰门的三间大房,住着西安市局的一个分局。
父亲内厄之时曾对我说:“我同你母亲结婚时,一无所有,参加辛亥以后,公家拨给了些房地产,自己又置买了些,现除自己使用外,房租收人很多。但是,财产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愿将这些产业除给你两个弟弟分配一定数量外,其余都交由你办学校,为社会作一件好事。”并立下了遗嘱。
作秀小学的校董会,以陕西省通志馆馆长武念堂先生为董事长,张济同是校长。聘请张的同学武云绮当教导主任。当年暑期,招收了一、二、三年级三班学生。一年级班主任是彭毓泰,彭去延安后由方向知继任。二、三年级学生不多,是个复式班,武云绮兼班主任,学生全系免费入学。
1939年抗战期间,日本鬼子的飞机经常轰炸西安城,西安市内的公办中学都陆续迁到陕南、西府各县。而作秀小学在张济同校长和老师们组织带领下,仍留在西安,坚持在教室里正常上课。一听防空警报响起,他们马上就带着学生躲到北城墙的防空洞中上课。待警报解除,敌机飞离,师生们又返回教室继续上课,由于他们认真负责,警惕性高,学校离北城墙近,虽然危险,但从未出过事故,也没有因此耽误过孩子们的学业。
西安后,私立作秀女中董事会的成员是:李瘦枝、亢心栽、李毅艇、杨清我、胡景儒、曹慕昭、张济同、朱茂青、王竞、曹仲谦、武少文、周瑞学、李百朋,共十三人。李瘦枝任董事长。
参与私立作秀小学、作秀女中董事会的成员和部分教师,个个都是西安文化教育界大腕人物。笔者撰写《记忆老西安》系列文章时多次写到他们。例如写《湘子庙街的武家大院》写到武念堂(武树善)先生,《西安高中历史溯源》写到后任省高教局副李瘦枝、西安高级中学校长亢心栽和朱茂青;《顺城里之六合里》还写到李瘦枝、亢心栽和陕西省政协副胡景儒;《安居巷》写到陕西碑林博物馆馆长曹仲谦;《南院门周边电影院》和《澄华巷夏声戏校》等多篇文章都写到了武少文,《青年路》文章中写到后任陕西省人民副院长的彭毓泰。
连战携夫人访问他的母校
作秀小学是在的中国前连战的母校,因了连战幼年时曾在这里读书,而闻名一时。现校址,位于陕西省新城大院正北约一公里处,与著名的原“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毗邻。
连战在作秀小学上学时,正值抗日战争日本轰炸西安时,他因而钻过西安城墙下的防空洞。
关于连战在西安上学,据我住的白鹭湾街巷有老人回忆,在的荣誉连战上小学时是从后宰门作秀小学升到陕西省第二实验小学的,“二实”后改名夏家什字小学,该校属于“完小”,即包括初小(四年),高小(两年)的六年制。据连战的老同学回忆:连战一家曾在七贤庄居住,后因日本鬼子飞机轰炸得厉害,搬到东土地庙什字,才就近上的夏家什字“二实”。时间应在抗战中后期。连战写文章说他钻过西安城墙的防空洞,应该有离夏家什字很近,约800米左右的西门里南马道这一段城墙的防空洞。而我家住在白鹭湾,少年时钻遍了这一带城墙上的防空洞,抗战时期,母亲说:第二实验小学也正常开学,警报一响,学生和居民都钻防空洞躲藏,听父母亲长辈们说,没有发生学生上课,或躲警报钻防空洞被炸的事,也没有任何文字记载。以此想来,当年私立作秀小学在日本鬼子飞机轰炸西安时,和我们这里省第二实验小学一样正常开学,钻防空洞,躲警报差不多,还算安全。
连战的父亲连震东当年在西京筹备委员会工作,连战的名字,就是因他的祖父连横(字雅堂)早在1936年就认为中日必有一战。临终前便留下遗言:“中日必将一战,若生男,则名 ‘连战’。” 他认为,中国要战才有出路。连战生于西安,共在西安生活了十年。2005年4月应和总邀请,中国连战率中国访问团在访问其间,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西安,并访问了他的母校,原名作秀小学的后宰门小学,并热情为后宰门小学70华诞题词“作育英才”。一下轰动海峡两岸,让这所诞生于抗战中的小学世界瞩目。
华佗小知识
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