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感创作人#
一、写作指导:
首尾呼应,又叫首尾照应、首尾圆合,即开头提到的内容,在结尾要作出解释、说明、交代、回应等。它不同于前后照应,前后照应不仅仅局限于首尾内容,前后内容也可呼应。
(一) 开头
开头,指事情、动作等最初发生;开始或者事物发展进程中的第一步又或者是第一部分;最初的一段或一部分。一篇好的作文,恰当的开头是必不可少的,好的开头才能吸引人们有兴趣读下去。
1. 开门见山
即指开头不拐弯抹角,简洁明了地直接进入文题,干脆利落地交待出文章要写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或表达什么情感,讲什么道理等。
如:“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
2. 环境引入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是人眼中、心中的景,因而必然带有人的情感。即开篇就描写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场面背景,达到烘托人物心情,或表现人物形象,或突出主题思想的艺术效果,还可以为下文的故事情节展开烘托气氛,也能引发故事情节的推进。
如:路过人家的墙下,偶一抬头,看见一棵结实累累的柚子树。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3. 巧问开头
即作者开篇就巧妙地提出问题造成悬念,引起说明或议论,以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开头设下悬念,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作文就成功了一半。
如:花为什么会有各种美丽鲜艳的色彩呢?
4. 心理引入
即以人的思想、心情作开头,主人公的喜怒哀乐,都可以以准确的语言表现出来,创造出一种心理氛围,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受,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如:心中从来没这样糟糕过。试卷一发下来,我就知道不妙,老师冷冷的眼神像一把刀在心头轻轻擦过,心立刻就凉了。
5. 名言开头
名人名言,诗词歌赋,俗语谚语,往往具有很强的哲理意韵和启示作用。即引用名人名言作为文章的开头引语,文章显得更有文采,可为点出文章主题营造一种哲理氛围,既能突出文章中心,又有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的效果, 使文章的角度站得更高,中心提炼的更准确。
如:记得程颐好像说过:"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书读得越多,也就越能体会到其精妙之处。我从小爱看书,同书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时常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6. 抒情开头
即作者以优美精当的语言,艺术性表达自己的感受或看法,深刻地揭示文章的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读者产生共鸣。
如: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7. 对比开头
即在开头把对立的人、事物或者同一人、同一事物的相反两个方面并列出来,形成鲜明的对照。可以突出中心,加深读者对人物或事件的印象。
如:我有一个经常竖着大拇指夸我"精彩极了"的妈妈,还有一个经常皱着眉头训我"糟糕透了"的爸爸。正是有这两种极端的爱才让我常常在自信中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
(二) 结尾
结尾段是居于文章结尾地位的段落。其作用往往是“卒章显志”或进一步深化主题,使文章自然收束。结尾段在文章中地位重要,一般都依前文自然写出。
1. 自然结尾
当所记叙的事情结束,文章也就自然结尾,自然流畅。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实无华,
如:啊,我爱家乡梧桐树!
2. 首尾呼应式
要求作文的结尾与开头呼应,开头表达的情感主旨,结尾再次点出,在遥相呼应的同时,表达出更深一层的含义,以此带动读者认识和情感上的飞跃,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同时深化文章主题。给人一种完美感,在读者的心里上产生一种共鸣。
如:《白杨礼赞》结尾与开头呼应道:“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3. 引用式结尾
引用名人名言,升华文章主旨。
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感谢小草教给我坚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感谢落花教给我奉献。
4. 升华式结尾
揭示意义,深化主题,一方面总结全文,一方面又以极精粹的语言,再次强调论题,深化全文主要内容。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5. 抒情结尾
即开篇抒情式开头,结尾可以抒情式结尾,深进一步揭示文章的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同时使读者产生共鸣,或者以此吸引读者进入深思也可。
如: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练一练1:阅读茅盾的《白杨礼赞》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问题:朗读这段话时应该把握怎样的感情基调?选文开头和结尾部分的画线句都带有总说的性质,简要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
答案:情绪激昂,语气坚定,赞美式的
开头句侧重从形体角度赞美它的力争上游,结尾句侧重从精神内涵角度赞美它的倔强挺立与不折不挠。
解析:开头句,“笔直的干,笔直的枝”,侧重写白杨树的形体,以此来赞美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结尾句,“倔强挺立”“努力向上发展”“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侧重写白杨树拥有的精神内涵。
练一练2:以“ 温馨” 开头,发挥想象,精选细节,续写句子。注意:细致描摹让你动容的那个场景,注意锤炼语言,不少于50 字。
温馨是渗入树林中的阳光,发射出丝丝的光束,织出宜人的景致;
温馨是走一程暗香浮动的幽径,与心仪的文友轻轻地说轻轻地唱轻轻地笑。
温馨是
温馨是
答案:温馨是起风的夜晚,隔壁的母亲摸着夜色爬起来,小心翼翼地为你关好窗子盖好被子(其实你并未睡着)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出你的房间。温馨是你被一页发黄的信笺的每一粒字流淌出来的每一缕情感打动后,想到远方的母亲,依然痴痴地坐在门槛,从风里雨里聆听你的消息。
练一练3:
咱家那些人
咱家是个四口之家,除了我,每个人都颇具个性。
家有贪玩而智慧的爸爸。爸爸的工作是跑业务,经常一连几天都看不到他。爸爸在家时,最爱上网“斗地主”。电脑一开,爸爸就激情澎湃地“战斗”了。
最让咱家感到幸福的是妈妈。(下面写“妈妈烧得一手好菜,自创菜谱”来表现贤惠。)
我家还有一宝,就是我的妹妹。(下面写妹妹自导自演一出“话剧”,突出聪明可爱。)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觉得我有一个和谐快乐的家。
问题:文章结尾与开头关联不紧,请换一个呼应开头的结尾。
答案: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我们家的“三宝”各有特色?(与开头“每个人都颇具个性”这句话呼应)
练一练4:以“幸福”开头仿写三句话。
快乐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是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陶醉,是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欣喜。
幸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欧阳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甜蜜,是辛弃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舒畅,是李商隐“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应
练一练5 :以“青春”为开头的陈述对象,另写一组句子。(要用上两种修辞手法,句式、字数相近即可)
示例:如果自然是一本书,那么旅游就是阅读;登山,你可以读到雄奇壮伟;观海,你可以读到博大深沉。赏花,你可以读到心旷神怡。
答案:如果青春是一首诗,那么奋斗就是节奏。坚持,你可以感受信心倍增;合作,你可以感受快乐无限;拼搏,你可以感受海阔天空。
练一练6 :《春》(朱自清)这篇文章结尾的三段文字运用三个比喻高度赞美了春的新、美、力,请你以“春天”为同一本体,也写出三个比喻句,构成排比,来赞美春天。70字以上。
答案:
A:春天,似一位所向披靡的勇士,站在季节的巅峰,吹响了希冀的号角,大地倏然间从睡梦中苏醒。春天,似一位亭亭玉立的姑娘,把晶莹的甘霖洒下,将孕育一冬的生命,缀满树干的枝丫。春天,似一位技艺超群的魔术师,眨眼间呵一口气,让裸露的山川和房前屋后,披上了华丽的新装。
B:春天是一只抽屉,她封闭着我年少的心事,我要打开春天寻找真诚。春天是一架梯子,她连接着我缤纷的梦想,我要把春天扛在肩上。春天是一只小猫,她挑逗着我无穷的快乐,我要把春天搂在怀里。
华佗小知识
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