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让老百姓家的孩子与有钱人家的孩子,起码在义务教育阶段,所获得的教育资源,在量上质上尽可能一样。减负,或“双减”的提出,体现的是国家对普通益的维护。换句话说,普通的老百姓,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在未来的生存环境里,与他人起跑线均等、环境均等、机会均等,唯一的办法就是拥护国家的“双减”,向相关部门举报阳奉阴违的机构和学校。
原因是,不减负,就得看分数。有的家庭可以花钱请名师,或大机构的1对1,帮助自己孩子提高分数。而经济拮据的家庭则只能按部就班跟着学校走。长期以往,孩子的学习效果直接与家庭的“钞能力”挂钩,成绩好的孩子往往是富裕阶层的后代,反之,是贫弱群体的后代。这是未来造成社会共识,民心无法凝聚的主要原因。不要嘲笑我们天天“下大棋”,人家对方的势力,才是真正在下大棋。
一些地区的所谓“民办强校”已经走在割裂社会共识的路上,肉眼可见,无可辩驳。由于是“民办”,所以,教育领域的公权力往往对其“网开一面”。从小升初招生阶段开始,这类学校就通过与私人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安排“暗考”,从“暗考”结果中采集优秀学生的个人信息。在所谓“阳光招生”阶段,会主动打电话给机构优秀生源的家长,邀请其在摇号时“报名我校”。并承诺,无论有没有摇上号,都会进入该名校。
只要送孩子频繁参加机构暗考的家长,就一定是内卷心切的家长。这些家长就是民办名校的目标用户。所以,接到电话邀约的家长,都会毫不犹豫地报名该名校的摇号。对于摇号成功,当然大欢大喜。对于失败者,名校招生人员就会启动“运作”流程。
运作的基本原理是:把这部分摇号失败的孩子的学籍,登记到某所或新建、或偏僻、或招生计划数大于实际招生人数的公立初中。这这些孩子成为这所公立初中的“影子学生”。同时,在民办名校学费之外,再缴纳一笔“学籍管理费”,用于打通监管环节。此后,这些摇号失败的孩子,就可以进入民办名校就读,而自己的户口,安置在一个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名字的公立学校里。在孩子入学后,每当上级部门“检查违规办学”,这些“影子学生”就会被名校放假几天。躲一躲风头。检查组离开后,他们继续在名校借读。
通过上述违规办学,优秀生源无法进入各所普通公立学校。导致了公立学校的升学率受到影响。“强者恒强”,就形成了一些民办初中是当地义务教育的“高地”,一骑绝尘。群众就会愈发地对公立学校排斥、不信任。
当然,这只是故事的一面。故事的另一面是,谁给了民办学校如此大的胆子,在小升初阶段,违规招生,在入(学)籍阶段,有专门的“影子学校”方便建立学籍,在日常教学中,能提前预知检查组的巡检工作?
答案是,“有关部门”、“有关单位”,都是民办学校求生存、求发展、求赚钱的保障。如果考察民办名校的生源信息,就不难发现,一定能找到为数不少的部门、公检法、医院、消防、建设、教育、规划等单位的工作人员的孩子。他们的孩子在名校,当然要维护名校的利益。因为,这里是自己孩子的前途。
又当然,这只是故事的第二面。这个故事的第三个面目是,民办名校的成绩是各地的“高地”。那么,这个高地是怎么来的?一是生源在入学前就优秀。但是还不够。最关键的是,极限压榨孩子的时间与心力。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在校时长,一切与主科目无关的课程与活动,大多以“摆拍”、“编造”、“自习”草草了事。把未成年的孩子,当做妥妥的学牲。复刻:保证生源质量→极限压榨学生→升学率高→家长趋之若鹜→与权力单位、人士结成利益共同体→密不透风的循环往复。
诸位请上眼,以上,就是基础教育如果落入非公下的可怕后果。这里面,你几乎是找不到“普通老百姓”的角色的。为什么?老百姓的孩子里,难道就没有聪明智慧,裸考高分的吗?
不。没有用的。如果你是一个普通收入的家庭,即便想让自己的孩子进入课外机构,大概率进入的,要么是每个月几百块钱的“作业托班”,或者一个学期几千块钱的“大班课”。这些微弱的投入(在你看来可能已经是一笔不大不小的负担了),只能算是“帮你看孩子”。而真正的,能够帮助你的孩子获得“民办名校”大门的机构,是动辄每小时大几百块钱的1对1服务。
这些“高端”(在一些城市,每小时几百块钱的课只能算是“中端”)机构的作用就在于,他们可以利用庞大的投入,专门研究命题与解题思路。这就相当于,你的孩子只是日常上体育课踢踢球,而个别孩子专门有每周的私人体育教练教授踢球。这是机构里的“高端局”,此机构非你眼中的彼机构。这是你上不起、攀不上的存在。
你,作为一个普通百姓,纵然你的孩子再聪明,也不可能以小小的年纪,就有能力跟那些同样聪明,但又有专人帮助“参破”命题的人去竞争吧?所以,你的孩子只能在每学期几千块钱,或者每节课100、200块钱的“伪机构”里,代替你感觉良好。
以上,通过一个故事(民办名校)的三个面(违规招生、利益一致、高端课程),讲述了我们的基础教育转变成非公为主的可怕结果。这不是臆测,甚至不是秘密。但是,因为普通老百姓的家长们要么贪婪(反正我的孩子能进去民办名校),要么家长们存在幻想(万一我的孩子进入了呢),要么家长们自私(只要我的孩子能进入,我管那么多干啥)。所以,原本在中国大地上惊天的秘密,就成了各怀心里的不同阶层,共同维护的心照不宣的秘密。堪比维多利亚的秘密。
作为普通老百姓,或者所谓“社会底层”的人们,为了那些“或许”、“可能”、“万一”,就心甘情愿地维护那些原本就不属于他们的利益,为民办名校摇旗助威,在你自己都看不懂的教学计划、你自己完全不知道考不考、有没有用的课外廉价机构里,消耗着你原本微薄的、嘴巴里省下来的钱,以及你的孩子的童年。
在国家意识到问题,并力图通过“双减”,减少你的损失,挽回你的不公,为你的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着想时,你还跟那些拿16亿宣传经费的人一起阴阳、嘲笑这个完全为你的利益而设计、为你的利益而实施、为了你的利益而在你这里“受阻”的。
真是傻且不可怜。
#教育创作激励计划#
华佗小知识
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