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为什么大学总要给学生们开设一堆毫无意义课程?

为什么大学总要给学生们开设一堆毫无意义课程?

华佗小知识 2025-08-29
导读不少大学生都有过这样的困惑:专业课明明已经够忙了,学校还非要安排一堆 “看似没用” 的课 —— 比如理工科学生要学大学语文,文科生要上计算机基础,还有各种听名字就摸不着头脑的通识课、选修课。课上着没兴趣,考完试就忘,难免让人觉得 “这课开了干嘛,纯属浪费时间”。但其实,大学这么安排,不是没道理,那些你觉得 “无用” 的课,背后藏着你没看到的价值。课程专业首先得搞清楚,大学和高中、职业学校不一样,它不只是教你 “谋生技能”,更想培养 “能长远发展的人”。专业课是帮你打好专业基础,比如学机械的要懂力

不少大学生都有过这样的困惑:专业课明明已经够忙了,学校还非要安排一堆 “看似没用” 的课 —— 比如理工科学生要学大学语文,文科生要上计算机基础,还有各种听名字就摸不着头脑的通识课、选修课。课上着没兴趣,考完试就忘,难免让人觉得 “这课开了干嘛,纯属浪费时间”。但其实,大学这么安排,不是没道理,那些你觉得 “无用” 的课,背后藏着你没看到的价值。

课程专业

首先得搞清楚,大学和高中、职业学校不一样,它不只是教你 “谋生技能”,更想培养 “能长远发展的人”。专业课是帮你打好专业基础,比如学机械的要懂力学,学会计的要会做账,这些是安身立命的本事;但那些 “无用课”,是帮你补全 “综合素质” 这块短板。比如大学语文,不是让你再背一遍古诗,而是教你怎么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明白 —— 以后写实习报告、工作方案,甚至跟客户沟通,都需要这种能力;计算机基础课,也不是只教你打字,而是让你学会用办公软件处理数据、做演示文稿,这些是现在职场的 “通用技能”,不管你学什么专业,以后上班都用得上。

还有那些跨专业的选修课、通识课,其实是给你 “打开眼界” 的机会。现在的社会,越来越需要 “跨学科人才”,不是说你学什么就只能干什么。比如学法律的,选一门市场营销课,以后做企业法务时,能更懂市场逻辑;学设计的,听一门心理学课,能更明白用户的需求,设计出更受欢迎的作品。很多时候,你现在觉得 “没用” 的课,可能会在未来某个节点帮到你。就像有个学外语的同学,当初选了一门简单的编程课,只是觉得好玩,后来毕业找工作,正好遇到一家公司需要既懂外语又会基础编程的人,她凭着这门课的知识,顺利拿到了 offer—— 这种 “意外收获”,正是大学开设这些课的意义之一。

也不能否认,有些 “无用课” 确实存在问题:比如内容陈旧,老师照着课本念,上课没互动;或者课程设置太随意,跟学生的需求脱节。这种情况下,学生觉得 “没意义” 很正常。但这不是 “开这些课” 的错,而是 “怎么开、怎么教” 的问题。不能因为个别课程的问题,就否定所有 “看似无用” 的课的价值。就像吃饭,不能因为一道菜不好吃,就说所有配菜都没必要 —— 专业课是主食,能管饱;那些 “无用课” 是配菜,能让营养更均衡。

还有个原因,是很多同学把 “有用” 定义得太 “急功近利” 了,觉得 “这课能帮我考高分、找好工作,就是有用,否则就是没用”。但大学教育的价值,不止于此。比如哲学课,不能帮你直接赚钱,却能教你怎么思考问题,怎么看待世界;历史课,不能帮你掌握专业技能,却能让你从过去的故事里学到经验,变得更有远见。这些能力,可能不会马上给你带来实际好处,却会影响你一辈子的成长。就像有的人工作多年后,回头想起大学时学的某门通识课,突然明白其中的道理,这就是 “无用课” 的长期价值。

与其抱怨 “课没用”,不如试着换个心态去学。比如上大学语文时,别只想着应付考试,试着认真写一篇文章,锻炼自己的表达;选跨专业课时,别随便挑个容易过的,选一门自己稍微感兴趣的,哪怕只学到一点皮毛,也能拓宽你的认知。如果觉得某门课确实不合适,也可以看看学校有没有更适合的替代课程 —— 现在很多大学都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部分选修课,只要你主动一点,就能找到更有价值的学习内容。

说到底,大学开设这些 “看似无用” 的课,不是为了 “折腾学生”,而是为了让你在走出校园前,能多具备一些能力、多了解一些领域,以后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能有更多选择。那些你现在觉得 “没用” 的时光,可能正在悄悄为你的未来铺路。毕竟,真正的 “有用”,从来都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需要时间沉淀的 —— 这大概就是大学教给我们的,比知识更重要的道理。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