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一所高校的综合实力?
学科评估的等级、科研成果的厚度、师资队伍的水准......这些都是重要维度,但某种程度上讲仍不够直观。相比之下,高考招生录取情况,则直接反映着高校在广大考生及社会心中的认可度与声望,是衡量高校 “吸引力” 的直观标尺。2025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本科招录结果,便展现出这所高校愈发强劲的“磁场”。
从招录的核心数据来看,南航理工类生源表现最为突出。31个招生省份中,30个省份理科录取最低分位次实现全面提升,各省平均提升1001名;同时,25个省份理科录取最高分位次 “提升或持平”,其中“提升”的省份占比83%,各省份最高分位次平均提升706名。
文史类生源同样“稳中有进”,17个招生省份中,有13个省份的文科录取最低分位次有所提升,占比达76%,且各省最低分位次平均提升1881名。
具体来看,多省份录取位次实现“跨越式”增长,如山西理科录取最低分位次提2443名,浙江提升1543名,山东提升3212 名,河南提升933名……所有普通类理科生源时隔七年再次全部进入6000名以内;长空创新班专业组提升1名,首次进入全省3200名;历史类专业组自高考改革落地以来首次全部进入3000名。足见各地考生对南航办学实力与发展前景的高度认可;从东部沿海到中西部腹地,南航凭借扎实的学科优势与鲜明的航空特色,不断收获着更多优秀学子的青睐。
考生的这份“青睐”,根植于南航七十余载深耕 “航空、航天、民航” 领域的积淀,是学科、科研、培养与就业形成的 “全链条优势”。
南航拥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3个 “双一流” 建设学科,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工程学更跻身全球前2%;专业建设上,3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1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覆盖多元领域,既有全国唯一的直升机专业、紧贴低空经济时代红利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也有 “应用物理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跨界双学位项目,就连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也开创“科技 + 艺术”模式,让学科优势成为吸引考生的核心底气。
而这份底气,更源于南航扎根“三航”的深厚担当。七十余年来,南航在国家重大工程中不断创下多项 “第一” 与 “唯一”。航空领域,南航研制国内第一架直升机“延安二号”;深度参与直 - 10、直 - 20顶层规划;自主研发的31种型号无人机中,中程高速无人机系统亮相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并列装服役。
航天领域,“人民科学家” 叶培建院士深度参与学科建设,研制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应急信标装置,成为国内唯一承担火星探测器载荷研制任务的高校成果,还自主发射“天巡一号”微小卫星服务民生。
民航领域,作为该领域唯一建有完整人才培养和学科专业体系的 “双一流” 高校,先后与工信部、民航局签署共建协议,承担全国流量管理体系规划任务,牵头成立全国首个低空经济创新发展研究院,这种与国家战略同频的特质,让考生看到清晰的成长方向。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学科与科研基础,南航的培养质量成为学子信赖的关键。15位两院院士领衔,123人次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72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组成的师资队伍中,叶培建、甘晓华等院士亲自开设“大师航”系列课程;长空创新班实行“四个 100%”;工程力学(钱伟长拔尖创新班)等14个特色培优班覆盖不同需求,结出累累硕果 ——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斩获 38 项金奖、总数江苏第一;“挑战杯” 竞赛连续11届捧回“优胜杯”;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获6项金奖,总数去全国第一......七十余年来培养的20余万名人才中,涌现出25位两院院士,C919总师吴光辉、嫦娥三号 / 四号总师孙泽洲等 “大国重器” 总师,更让考生坚信在这里能实现“志在长空牧群星”的理想。
这份理想,最终还能落地为清晰广阔的职业道路。2024届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达94.3%,超过40%的毕业生投身国防事业,中国航空工业、航天科技等央企集团每年组团招聘,平均每个学生有10个以上优质岗位,80%的学生能在两个月内通过校园招聘找到满意工作。如今,南航还精准布局低空经济、集成电路等新兴领域,与南京市共建国际创新港,让毕业生既能参与国家重大工程,也能抓住新质生产力机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科硬实力、“三航” 领域的实践积累、高质量的培养体系与稳定的就业保障,共同构成了考生选择这里的核心理由。这些实实在在的资源与机会,正是学校招生热度持续攀升的根本原因,也让每一位进入南航的学子,都能获得清晰的成长路径与扎实的发展支撑。
华佗小知识
2025-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