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成长,教育应回归健康本真
学习宛如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征程,绝非短暂冲刺的短跑较量。若一味地急切催促,或许能让孩子在初始阶段于赛道上领先一时,但这种揠苗助长式的加速,不仅难以让成绩实现长远提升与进步,更极有可能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自“双减”落地实施以来,“让学生多睡一会儿”的呼声便此起彼伏、从未间断。究其根源,是当下的孩子们实在太过疲惫,每天起早贪黑,家长们看在眼里,疼在心头。
当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学习成绩产生冲突时,相信没有哪位父母会说出“宁可牺牲健康也要换取高分”这样的话语。在家长们的殷切期盼中,中小学迎来了一则“好消息”:上学时间将做出调整,预计自10月起正式施行。
此次中小学上学时间的调整,预计从10月开始有序推进。有关部门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做出了差异化的安排:小学生最早可在早上8点20分开启课程学习,中学生则可在8点开始上课。这意味着,以往那种学生7点多甚至更早到校进行早读的做法,将成为历史。
这一调整精准地瞄准了当前学生普遍面临的睡眠不足难题,为孩子们争取到了更多宝贵的休息时光。这无疑是有关部门为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而推出的又一项重要举措。
这一“好消息”传出后,着实击中了家长们的内心。长期以来,中国学生的睡眠时长远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所推荐的标准。大量孩子每天仅能保证6 - 7小时的睡眠,远未达到小学生所需的10小时以及中学生所需的9小时睡眠时长。
睡眠不足已然成为影响孩子们茁壮成长的关键因素,也是导致学习效率下降的“杀手”。睡眠质量与学习能力紧密相连,缺乏充足睡眠的学生,常常会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等问题。
当然,最让家长们忧心忡忡的是,长期睡眠不足会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直接对青少年的身高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免疫系统也会因此遭到破坏,使得孩子们更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
为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此次改革不仅聚焦于早上上学时间的调整,还全面加强了对学生午休的重视程度。各地学校纷纷积极探索,为学生提供优质午休环境的新方案。
杭州某学校独具匠心,将教室改造成温馨的“午休舱”。通过巧妙重新排列课桌椅,并配备防潮垫和被子,让学生能够舒适地休息;郑州某学校则专门设立了午休室,不仅配备了必要的睡眠用具,还安排了值班老师进行照看。
教育的“抢跑”并非真正的领先,而是对健康的严重损害,如同揠苗助长般不可取。除了保障充足的睡眠时间,新还格外重视学生的体育活动。根据规定,全国中小学必须确保学生每天在校期间的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这其中不仅涵盖了体育课,还包括大课间活动、课后服务时间以及延长的课间休息时段。
在过去,我们的教育体系过度注重知识的灌输以及考试成绩的提升,却忽视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孩子们长期处于高压状态,白天在学校刻苦学习,放学后还要马不停蹄地奔赴各种补习班,小小年纪便背负着沉重的学业压力。
“双减”出台后,从减轻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这两个关键方面入手,为学生减轻压力。而此次上学时间的调整以及体育活动的强化,则是从身体健康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减轻负担、增添能量。
教育的真正宗旨,并非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通过保障学生充足的睡眠和运动时间,不仅能够让学生维持良好的身体状态,还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更加全面的发展。
一个缺乏健康体魄的人,即便学业成绩再优秀,也难以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稳步前行、走得长远。许多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惜牺牲孩子的睡眠和休闲时间,强迫他们参加各种培训和补习。这种过度竞争的做法,不仅损害了孩子的身体健康,也违背了教育的本质。让我们共同守护孩子的成长,让教育回归健康本真。
华佗小知识
2025-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