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厦大马来分校”误录事件,最终还是考生承担了所有,哎!

“厦大马来分校”误录事件,最终还是考生承担了所有,哎!

华佗小知识 2025-08-08
导读在高考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每年都上演着无数的悲欢离合。2025 年的高考季,一则令人咋舌的消息在网络上掀起了惊涛骇浪: 贵州省的 16 名高分考生,在被 985 高校厦门大学录取后,竟然集体选择了复读。这一事件犹如一颗重磅,瞬间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01 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今年的高考志愿填报阶段。根据诸多官方媒体的综合报道,在志愿填报过程中,贵州省多位高分考生遭遇了一场意想不到的 “滑铁卢”。他们因贵州省招生考试志愿填报系统未明确区分 “厦门大学” 与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

在高考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每年都上演着无数的悲欢离合。

2025 年的高考季,一则令人咋舌的消息在网络上掀起了惊涛骇浪: 贵州省的 16 名高分考生,在被 985 高校厦门大学录取后,竟然集体选择了复读。这一事件犹如一颗重磅,瞬间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

01

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今年的高考志愿填报阶段。根据诸多官方媒体的综合报道,在志愿填报过程中,贵州省多位高分考生遭遇了一场意想不到的 “滑铁卢”。

他们因贵州省招生考试志愿填报系统未明确区分 “厦门大学” 与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导致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以极高的分数被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录取。这一结果,让这些考生和家长们如遭雷击,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与纠结之中。

要知道,厦门大学本部与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在各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录取分数线来看,根据可查到的信息显示,2024 年厦门大学本部与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在贵州的理科录取最低分分别为 629 分和 577 分,两者之间往年的分差都在 50 分以上。

2024 年厦门大学 24 个普通类专业,在贵州录取最低分的平均分为 638.5 分,其中最低分为土木类专业 629 分,而马来西亚分校的最高分是会计学专业 602 分。

今年,据《大河报》报道,物理类 632 分、630 分、609 分等考生都被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录取。如此高的分数,本可以报考厦门大学本部的优质专业,却阴差阳错地被分校录取,这对于考生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除了录取分数线的差异,学费也是一个让众多考生和家长望而却步的因素。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作为一所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其学费相较于本部要高出许多。对于许多普通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巨额开支。

据了解,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的学费每年高达数万元,再加上生活费用等其他开销,四年下来,家庭的经济负担可想而知。这也正是为什么,当这些高分考生得知自己被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录取后,经过深思熟虑,最终有 16 人毅然决定放弃入学资格,选择复读,重新参加高考,只为了能圆自己一个真正的名校梦。

02

这起事件在网络上曝光后,迅速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各种观点和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场的风暴。网友 “弯弯花草” 表示: “考生来年注意,家长严重注意,凡这类大学报考坚决不报,回避有这些分院的学校。985 也不是光这几所。”

这条评论获得了众多网友的点赞,代表了一部分人对于分校招生的谨慎态度。他们认为,在高考志愿填报时,为了避免类似的风险,最好直接避开那些有分校的高校,选择更加稳妥的报考方案。

网友 “海锅” 则直言: “厦门大学不厚道,既然是分校就应该单列一个学校代码招生,就跟哈工大的威海分校一样。建议以后学生都不要报厦门大学。”

他的观点反映了许多网友对于厦门大学在招生过程中未明确区分本部与分校的不满。在他们看来,学校有责任在招生环节做到信息透明、准确,避免给考生造成误导。

而厦门大学未能在志愿填报系统中清晰区分两个学校,导致考生误报,这种做法实在难以让人接受。

“以后谁还敢报厦门大学?” 网友 “麒麟 9000s 芯” 的这句评论,简短却有力地表达了一部分考生和家长对于报考厦门大学的担忧。

这起事件无疑给厦门大学的声誉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让许多原本对该校充满向往的学生心生疑虑。他们担心自己在报考过程中也会遭遇类似的问题,从而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

网友 “60 后农村老头” 无奈地感慨: “这样的 985 高校我们普通老百姓读不起,真的囊中羞涩。还是复读好一点,填报志愿谨慎呐!” 从他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普通家庭在面对高昂学费时的无力感。

对于这些家庭来说,孩子的教育是一项重大的投资,他们希望每一分钱都能花得物有所值。而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的高额学费,让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孩子的求学之路,复读似乎成了他们无奈之下的最佳选择。

“不得不复读,一般家庭,真供不起。”网友 “无双山雀 y” 的评论也道出了众多普通家庭的心声。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庭为了孩子的教育省吃俭用,倾尽全力。然而,面对如此高昂的学费,他们实在难以承受。为了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不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复读成为了他们为孩子争取更好未来的唯一途径。

“高分考生误填致高额学费难承,复读代价不小。志愿填报需慎之又慎,看清代码与细则,别让疏忽毁前程。” 网友 “百香果” 的这条评论,则从更宏观的角度对这起事件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它提醒着每一位考生和家长,高考志愿填报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一步错,可能步步错。

03

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认真仔细地阅读招生专业目录,看清学校代码和码,了解各个学校和专业的具体情况,切不可粗心大意,因一时的疏忽而悔恨终生。

也有网友从不同的角度对这起事件进行了分析。

网友 “熙郡印象 aloha” 指出: “纸版报考说明里有区分,考生没注意看,网上报考系统里没有面面具到。” 他认为,虽然志愿填报系统存在一定的问题,但考生和家长自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填报志愿前,他们应该全面了解各种报考信息,不仅仅依赖于网上报考系统,还应该仔细查阅纸版报考说明等相关资料。只有做到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才能避免出现类似的失误。

然而,这种观点也遭到了一些网友的反驳。

他们认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考生和家长需要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的报考信息,难免会出现疏漏。而作为招生主体的高校和招生考试部门,应该承担起更大的责任,确保报考信息的准确、清晰和便捷获取。在志愿填报系统中,应该以更加直观、醒目的方式区分不同学校和专业,避免考生因信息混淆而误报。

04

从这起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高考志愿填报绝非一件简单的事情,它不仅仅关乎考生的分数和成绩,更涉及到诸多复杂的因素。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这是一场需要精心准备、谨慎应对的 “战役”。

在填报志愿前,他们需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学科,结合未来的职业规划,筛选出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各高校的招生、录取分数线、专业设置等信息,做到心中有数。

然而,现实情况往往是,许多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时过于仓促和盲目。他们没有充分的时间去研究和分析各种报考信息,只是简单地根据学校的名气、专业的热门程度或者他人的建议来填报志愿。

这种缺乏理性思考和深入了解的填报方式,无疑大大增加了志愿填报的风险。一旦出现失误,就可能导致考生无法被心仪的学校和专业录取,甚至像今年贵州省的这些高分考生一样,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此外,高校和招生考试部门在招生过程中也应该肩负起更大的责任。他们应该加强对招生信息的管理和审核,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志愿填报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上,要充分考虑考生和家长的使用体验,做到界面清晰、操作便捷、信息明确。对于容易引起混淆的学校和专业,应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提醒和说明,避免考生因信息误导而做出错误的选择。

同时,高校在分校招生方面也应该更加规范和透明。 分校与本部在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学费标准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应该在招生宣传中明确告知考生和家长。高校不能为了提高招生数量而故意模糊分校与本部的区别,误导考生报考。只有做到信息公开、公平、公正,才能赢得考生和家长的信任,维护高校自身的声誉和形象。

对于那些已经做出复读决定的 16 名考生来说,他们的勇气和决心值得我们敬佩。复读之路无疑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他们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重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然而,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了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他们选择了勇敢地面对。我们衷心地祝愿他们在明年的高考中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05

这起事件也为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们敲响了警钟。

高考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机遇,而志愿填报则是决定考生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一步。

在未来的高考备考和志愿填报过程中,考生和家长们一定要吸取今年的教训,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保持谨慎的态度,才能在高考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高考制度和招生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我们期待着未来的高考能够更加公平、公正、科学,为每一位考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同时,也希望高校和招生考试部门能够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为考生和家长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报考环境。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