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大学老师开始“付费上班”!降职、降薪如影随形,压力山大

大学老师开始“付费上班”!降职、降薪如影随形,压力山大

华佗小知识 2025-08-04
导读近期,“大学老师付费上班”的话题引发关注,这一现象源于部分高校对教师横向经费的硬性考核要求。横向经费指教师为企业或机构开展科研项目所获经费,部分学校将其与职称挂钩,未达标者需自掏腰包补足差额,否则面临降职、降薪风险。例如,上海某高校要求教授年拉取60万横向经费,副教授30万,讲师亦有指标,导致教师被迫“倒贴工资”。01高校教师薪酬压力的多重表现横向经费考核压力高校将横向经费纳入职称评定硬性指标,未达标教师需用工资填补缺口,形成“工资回收计划”。有教师反映,年度科研任务高达20万-60万元,仅凭个

近期,“大学老师付费上班”的话题引发关注,这一现象源于部分高校对教师横向经费的硬性考核要求。

横向经费指教师为企业或机构开展科研项目所获经费,部分学校将其与职称挂钩,未达标者需自掏腰包补足差额,否则面临降职、降薪风险。

例如,上海某高校要求教授年拉取60万横向经费,副教授30万,讲师亦有指标,导致教师被迫“倒贴工资”。

01

高校教师薪酬压力的多重表现

横向经费考核压力

高校将横向经费纳入职称评定硬性指标,未达标教师需用工资填补缺口,形成“工资回收计划”。

有教师反映,年度科研任务高达20万-60万元,仅凭个人对接企业难以完成,被迫接受经济损失或职业降级。

薪酬“明涨暗降”现象

尽管2024年教育部提出高校薪酬改革,但部分教师实际收入不升反降。

例如,东北地区某副教授因项目减少年降薪2万元,西部某高校课时费从每节4元降至几毛钱,甚至出现“白讲课”情况。基本工资小幅增长的同时,绩效工资因考核标准提高而缩水,基层教师尤其是纯教学型教师收入差距扩大。

职业稳定性削弱

考核压力呈现常态化,教师需每年应对经费指标,长期处于“要么倒贴、要么解聘”的焦虑中。

部分青年教师因不擅长资源整合,论文、项目排名落后,收入较往年下降1/4,生存压力显著增加。

02

现象背后的结构性矛盾

学术评价体系失衡

高校过度强调横向经费等量化指标,忽视教学本质,导致教师被迫将精力转向“拉项目”而非教学科研。这种导向与“教书育人”的核心职责形成冲突,加剧职业异化。

薪酬分配机制分化

数据显示,有“人才帽子”的教师收入是普通青年教师的3倍,同一职称内收入最高与最低群体差距可达25倍。

绩效工资向资源倾斜,纯教学型教师沦为“基层牛马”,进一步激化内部矛盾。

行业生态连锁反应

“付费上班”模式从企业实习蔓延至高校体系,折射出就业市场与学术圈的双重压力。

教师群体的困境与中小学“一降三增”(基本工资降10%、绩效/职称/山区补贴增)的薪酬改革形成对比,凸显教育行业内部利益分配的复杂性。

03

对教育生态的潜在影响

教师职业吸引力下降,青年教师面临“高投入低回报”困境,导致优秀人才流失,影响高等教育长期发展。

学术诚信风险增加,为达标而仓促合作或虚报经费,滋生学术不端行为,破坏科研生态。

教学质量受冲击,教师被迫分散精力应对非教学任务,课堂教学与学生培养质量可能被边缘化。

此现象反映出高校评价体系与教师权益保障的深层矛盾,需通过优化考核机制、平衡教学与科研权重、完善薪酬分配公平性等措施缓解,避免“付费上班”演变为行业常态。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